与王庠书苏轼文言文翻译 又答王庠书文言文翻译

书富如入海 , 百货皆有 , 人之精力 , 不能兼收尽取 , 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
——苏轼
《又答王痒书》是苏轼给王痒写的一份回信 , 苏轼对王痒少年丧父感到悲痛 , 看到王痒闭户苦读 , 精通经史百家 , 颇多赞誉 , 苏轼也曾称他“笔力有余 , 出语不凡” 。
而在苏轼的这篇《又答王痒书》中给王痒说:“求学无捷径可走 , 选题要专业” 。
苏轼距今八百多年 , 在八百多年就已经说出了求学的精髓 , 以及学习的精髓 , 不止是学习的精髓 , 还说出了学习的意义 , 方法 , 指出了人本是有缺陷的 , 人不可能有那么多精力去做很多事 , 学习很多东西 , 所以 , 苏轼对王痒说的是学习要专 , 学习的方向要一致 。
苏轼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学习没有捷径 , 学习内容要专要精 。
苏轼在《又答王痒书》说了很多对现在而言很有效的方法 , 而且现在很多研究也证明人只有专注时才能更高效 , 才能更好学习 。
01.书富如入海 , 百货皆有 , 人之精力 , 不能兼收尽取 , 但得其所欲求者尔:在古代 , 我们虽然体会不到富书如海的状况 , 但在现在 , 是不是书如海洋 , 真正想要阅读的时候一头雾水 , 找不到想要阅读的书籍 , 真正找的时候 , 有谈不上去读这本书 。现代人的困境就是 , 书太多 , 究竟要读什么 , 怎么读 。
别急 , 八百年前的苏轼早就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这些答案刚好可以应用到今天的我们身上 。
  • 书很多 , 什么样的书都有:
我们要清楚的知道这个问题 , 书很多 , 而且非常繁杂 。书多且繁杂 , 读书不就成了一个困难之举吗?说是 , 也确实是这样的 , 书的种类多了 , 总感觉看了这本 , 冷落了那本像是失去了什么得不到的东西一样;说不是 , 只是你还没找到读书的方法 。
古书
读书的方法苏轼跟我们说了 , 什么样的书都有 , 这句话刚好对应了这世界什么样的人都有 , 再往下延展一下就变成:什么样的人适合读什么样的书 。现在是不是有点头绪了 , 记住这句“什么样的人适合读什么样的书” 。
你在学生时 , 喜欢读儿童读物 , 到了中学喜欢读中外典籍 , 喜欢读中外古今历史书 , 到了社会反倒喜欢读心理学、管理类的书籍 。这些都只是我们现代人的分门别类式的称呼 , 古代就是儒家典籍 , 四书五经 , 世家经典之类的 。
了解这句话比什么都重要 , 只有了解了这句话 , 才会有下面的一系列举动 , 这些举动包括你要怎么读书 , 怎么了解到自己 , 怎么专注下来读书 , 怎么专心在一个方向“专而精”。
  • 人的精力有限 , 不能见什么读什么 , 而是选择有需要的来读:
这是苏轼给王痒的求学建议 , 虽然这句话过去了很多年 , 但这句话也是对我们的一句金言良语 。
首先这句话说明了人的缺陷 , 人的缺陷是无法持续做一件事 , 尤其给这件事加上“持续”两个字的时候 , 人们都会瑟瑟发抖 , 因为还没有开始就已经退缩了 。而真正爱学习的人是不会退缩的 , 他们至少会听取名人导师的意见 , 改变自己的陋习 , 转而学习他们的有效方式 。这些都对应了苏轼的那句:“人的精力有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