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军山诸葛亮庙,历代王朝都保护,很多人也曾赋诗题字 。唐朝时因黄巢起义避乱于蜀地,唐僖宗奔蜀 。随行有位官员叫孙樵写下《刻武侯碑阴》 。其中写道:武侯死殆五百载,迄今梁汉之民,歌道遗烈,庙而祭者如在,其爱于民如此而久也 。就是说孙樵在蜀地仍听百姓歌颂诸葛亮,看到武侯庙香火不断 。
我认为有诸多原因:其一是因为朝朝代代无人不知诸葛亮诡计多端,虽在定军山,但“葬无定所”很必然,根本无从下手挖掘 。其二,诸葛亮绒马一生,特别晚年征战北伐,有饿肚皮,在生难保性命,死后也会是空手而归,即使知之所在,不过黄卵石一堆,有曰无 。其三,即便有挖掘之事,不如毛头百姓之塚,一无所有也就没什么好传的,更无二次之为了,更无好传的 。
诸葛亮曾在临终前留下遗命,死后将自己葬于定军山 。而现代考古发掘也已证实,陕西汉中的勉县定军山下,确有一座武侯墓 。既然千百年来,诸葛亮的长眠之地已不是秘密,那为何其墓葬却一直未遭盗掘呢?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和他的遗命薄葬有关 。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率蜀汉大军进行第五次北伐 。不想,北伐大业未竟,诸葛亮就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临终前,诸葛亮对自己的后事作了一番交代:“死后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须器物” 。诸葛亮反复强调自己死后只在汉中定军山下依山起坟,坟不必太大,只容下一口棺材便可,入葬时只穿随身便服,此外不要再随葬任何器物 。
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的盗墓行为都是见财起意,历史上被盗墓者垂涎的墓葬,大多是随葬着珍宝厚币的陵寝,很多墓葬因此遭到多次盗掘 。墓葬的随葬品越丰厚,被盗掘的风险就越大 。而诸葛亮的墓中未置放任何金银珍宝,所以那些但为求财的盗墓者自然也就不会对它产生兴趣了 。

文章插图
二、受人敬仰
后世传说常常将孔明美化成神一般的存在,我们虽不能将其当真,但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诸葛亮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历史上的诸葛亮终其一生都在为汉室复兴而鞠躬尽瘁,他的公正无私、勤廉忠义和他在丞相位上给蜀汉带来的转机,都使他深受帝王百僚的尊敬和百姓的爱戴 。
在诸葛亮死后,蜀汉官吏和百姓常因怀念丞相而在道旁和市井中进行私祭,但这么做在当时是扰乱礼秩的行为 。为此,百官曾联名上书,要求朝廷建造武侯祠来表彰其功以享祭祀 。景耀六年(公元263),刘禅下令为诸葛亮修建了武侯祠 。
三、武侯疑冢
民间一直以来都流传着关于武侯疑冢的传说,有人认为诸葛亮为防止死后坟墓被掘,特意设置疑冢,以掩盖其真正所葬之地 。诸葛亮是否真的曾设疑冢,我们不得而知,但在后世确实出现了武侯疑冢 。就在今天的武侯墓园中,还有一座“双桂大墓”,墓前赫然树立着万历年间金陵赵健所书的石碑 。原来明朝人赵健因为敬仰诸葛亮,想来此处寻墓祭拜,他根据史书记载和堪舆学识,判断此处的“双桂大墓”即为武侯墓,还特意为此墓立碑:“汉尽相诸葛武侯之墓”,由此也确实让不少人难辨其真伪 。

文章插图
此外,还有一座“武侯真墓”,此墓前有嘉庆四年陕甘总督松箔立碑 。现在已经确认此“武侯真墓”并非诸葛亮之墓,但此墓何人所为,又为何出现,我们不得而知 。但无论其是有心还是无意,这么多座武侯疑冢,想来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达到混淆视听的效果了 。
- 吃胶原蛋白就可以增加自己的胶原蛋白吗?
- 去泰国旅游十天基本要多少钱?
- 安乃近是什么药,为什么现在见不到了,小时候感冒吃一粒就好了?
- 爱越久就会爱越“深”吗?你怎么看?
- 一个夏天过去,脸跟脖子就是两个颜色,如何才能美白脖子?
- 应该怎么做无氧运动?
- 诸葛诞、诸葛亮、诸葛瑾三兄弟分别效力魏蜀吴,为何几乎都被灭族?
- 喜茶为什么这么火,尝过后发觉也就那样,难不成会成为中国版的“星巴克”?
- 为什么明明才二十几岁的年龄,有些人就会有色斑、细纹和暗沉等肌肤问题呢?你有哪些护肤方法?
- 生产队年代一出来干活就有老农说,“禾怕寒露风,人怕老来穷”,是什么意思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