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 孙子兵法全文翻译解释( 十 )


故迂其途 , 而诱之以利 , 后人发 , 先人至 , 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军争为利 , 军争为危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 , 委军而争利则辎(zī)重捐 。是故卷甲而趋 , 日夜不处 , 倍道兼行 , 百里而争利 , 则擒三将军 , 劲者先 , 疲者后 , 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 , 则蹶(jué)上将军 , 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 , 则三分之二至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 , 无粮食则亡 , 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 , 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jǔ)泽之形者 , 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 , 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诈立 , 以利动 , 以分和为变者也 。故其疾如风 , 其徐如林 , 侵掠如火 , 不动如山 , 难知如阴 , 动如雷震 。掠乡分众 , 廓地分利 , 悬权而动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 , 此军争之法也 。
【译文】所以 , 由于我们迂回前进 , 又用利益来诱惑敌人 , 使敌人不知我意欲何去 , 因而后于敌人发动 , 却先于敌人到达目的地 。能这么做 , 就是知道迂直之计的人 。“军争”既有有利的一面 , 也有不利的一面 。率领全部携带装备辎重的军队前去争利则不能按时到达;如果扔下一部分军队去争利 , 则装备辎重将会受到损失 。卷甲急进 , 白天黑夜不休息地急行军 , 若奔赴百里 , 一意争利 , 则三将的将领会成为敌之俘虏 。士卒身强力壮者先到 , 疲弱者滞后掉队 , 这种做法只有十分之一兵力能到位;强行军五十里去争利 , 则前军将领会受挫折 , 而军士一般仅有一半如期到达;强行军三十里去争利 , 则士卒也仅能有三分之二到位 。这样 , 部队没有辎重就不能生存 , 没有粮食供应就不能生存 , 没有战备物资储备就无以生存 。所以说不了解诸侯各国的图谋 , 就不要轻易与他们打交道;不知道山林、险阻和沼泽的地形分布 , 不能行军作战;不使用向导 , 就不能掌握和利用有利的地形 。所以 , 用兵打仗要以谋略来取得胜利 , 以利益作为行动的目的 , 以分散与集中作为变化手段 。按照战场形势的需要 , 部队行动迅速时 , 如狂风飞旋;行进从容时 , 如森林徐徐展开;攻城掠地时 , 如烈火迅猛;驻守防御时 , 如大山岿然;军情隐蔽时 , 如乌云蔽日;大军出动时 , 如雷霆万钧 。夺取敌方的财物 , 掳掠百姓 , 应分兵行动 。扩张领土 , 分夺利益 , 应该分兵扼守要害之地 。这些都应该权衡利弊 , 根据实际情况 , 相机行事 。只有率先知道“迂直之计”的将帅 , 才能赢得胜利 , 这是军争所应遵循的原则 。
《军政》曰:“言不相闻 , 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 , 故为之旌(jīnɡ)旗 。”夫金鼓旌旗者 , 所以一民之耳目也 。民既专一 , 则勇者不得独进 , 怯者不得独退 , 此用众之法也 。故夜战多金鼓 , 昼战多旌旗 , 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
【译文】《军政》说:“战场上说话指挥 , 听不清或听不见 , 所以设置了金鼓;用手势来指挥 , 看不清或看不见 , 所以用旌旗 。”金鼓、旌旗 , 是用来统一士兵的视听的 。军队的行动统一整齐 , 那么勇敢的士兵就不能单独冒进 , 胆怯的士兵也不敢独自后退 。这就是指挥大军作战的方法 。所以 , 夜间作战大多用金鼓指挥 , 白天打仗多使用旌旗指挥 。这都是根据人们视听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