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古籍书书店 古代风水书籍书店( 三 )


综上所述我们得知 , 在该文化期内墓葬物或陶玉石骨类的纹饰多有动物图案 。动物类图案或纹饰显露出和龙、凤(鸟)、虎、龟有某种联系 。
这些动物图案、纹饰的含义:
一为图腾说 , 认为是当时所葬亡人的氏族或部落的图腾标志 。
二为通灵说 , 认为是具有原始观念的先民(特别是氏族或部落的首领、巫师)通过有特殊能力的动物 , 与上天神灵或有神能的先祖沟通心灵 , 以驱灾祈福 。
三为驱使说 , 即所葬亡人以至其氏族、部落和后代 , 可以通过此种方式 , 渗入、吸纳、使用该类神灵动物的特殊威力 , 以繁衍壮大自己的氏族部落 。

《黄陵县志》载:黄陵县在殷商时称桥国 , 为黄帝姬姓子孙的封地 , 居住着白翟部落 。秦时称翟道县 , 西魏孝文帝时以中部县名之 , 民国33年(1944年)方改为黄陵县 。
桥 , 是此地有载最早的名称 , 故古代也将黄帝陵叫桥陵 。县志说山形如桥 , 下有沮水穿过 , 故名桥山 , 陵曰桥陵 。此陵封土于秦代 , 秦汉以来祭祠不绝于史 。
《古今图书集成》说:“中部县上古桥陵在城北山上 , 世传轩辕黄帝铸鼎成 , 乘龙升天 , 葬衣冠之所 。”此处提到龙 , 使黄帝陵和龙有了联系 。
大清雍正十三年《轩辕黄帝庙重修记》中说:“山形崒嵂 , 势若龙 , 象偃众山 , 环朝星拱 。”这里较明确地指出山形若龙 , 但似乎是形容词 , 而并非肯定黄陵的桥山就是一座龙山 。
1995年 , 黄陵县人高俊元在《中国黄帝陵》一书中指出:
“桥山巨龙”的龙尾起自石山村的龙尾湾 , 龙脊于桥山半腰呈波浪状 , 七沟八粱忽隐忽现向上直至黄帝陵后 , 自西往东盘绕六周 , 凌空陡起数十支而成峰 , 海拔1021米 , 即“盘龙岗” 。而黄帝陵北有五谷六峰 , 南有七沟八梁 , 其地理位置巧处龙舌的中心 , 恰似龙口所含珍珠 。
登上黄陵桥山之巅——盘龙岗 , 南山整体 , 如卧虎伏身 , 曲身连绵十余公里而平卧回视 。有一山脊呈虎尾状 , 居黄帝陵西5会里处的老虎尾巴村 。
黄帝陵东有风凰山 , 此山似风 。头俯地 , 尾迤拖 , 展翅长鸣欲待飞 。凤嘴处 , 有一土丘长满古柏 , 颇似凤之冠 。其尾弯曲延伸十余公里 , 迤拖于刘家川山 。
黄帝陵西有玉仙山 , 其形犹似万年龟 , 回首翘望盘龙岗 。山前土丘如龟头伸出 , 其山顶呈扁圆状 , 似龟背隆起 , 龟纹、龟爪亦清晰可辨 。(图2)

风水古籍书书店 古代风水书籍书店

文章插图
上古黄帝陵的地貌有龙、虎、凤、龟的形态 ,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发现 。若非久在此地居住 , 且大范围内细心观察者 , 难以做出这样的判断 。
大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中部县志的自然村名中就有龙首、元龙咀、龙凤咀、凤岭庄、龙耳寨、上下故城等地名 。1985年普查地名时 , 也录有双龙、龙门子、龙泉寺、夜虎庄、老虎尾巴村等地名 。
看来 , 黄帝陵区的龙、凤、虎提法是早已有之 , 高俊元不是凭空臆造以骇人听闻 。但黄帝陵地处黄土高原沟谷区 , 有河谷阶地、石质低山丘陵 , 张目皆是梁峁状的丘陵沟壑 , 若依地势多变的貌态去附会龙虎凤形状 , 也是可为一说的 , 并不困难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