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名】四逆散,出自《伤寒论》
【四逆散】【组成】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 芍药各十分(各6g)
【用法】上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
【功效】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
【主治】
1.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 , 或腹痛,或泻利下重 , 脉弦 。
2.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 , 脘腹疼痛 , 脉弦 。
【方解】四逆者,乃手足不温也 。其证缘于外邪传经入里,气机为之郁遏 , 不达于四末所致 。此“四逆”与阳衰阴盛的四肢厥逆有本质区别 。正如李中梓云:“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 , 乃阴中涵阳之证,唯气不宣通,是为逆冷 。”阳郁于里,而不外达,则身微热;肝郁脾滞 , 气机不畅,则胁肋胀闷,脘腹疼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治宜透解郁热,疏肝理脾 。方中柴胡条达肝气解肝郁,透热外出解郁热,为君药 。芍药养血敛阴,柔肝缓急,为臣药 。芍药与柴胡相配,散收同用,既补肝体,又利肝用,使柴胡升散而无伤阴血之弊 。枳实行气消痞,理气开郁 , ,为佐药,与柴胡相伍,一升一降,肝脾并调,加强疏畅气机,升清降浊之功 。与芍药合用,又可调理气血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与芍药同用,又缓急止痛 。全方四药,配伍严谨,柴、芍相配以治肝;枳、草相伍以治脾,肝脾并调,为疏肝理脾的基础方,后世常以本方加减治疗肝郁气滞与肝脾不和诸证 。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原治阳郁厥逆证,后世多用作疏肝理脾的基础方 。临床以手足不温,胁肋或脘腹疼痛,脉弦为辨证要点 。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附件炎、输卵管阻塞等属于肝脾不和者 。
3.使用注意热盛厥甚的热厥证和阳衰阴盛的寒厥证,忌用本方 。
【方歌】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补 , 阳气内郁成厥逆 , 疏肝理脾此方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