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柴胡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概述】银柴胡为较常用中药材 。古时附于柴胡项下,至宋、明始有银柴胡之名 。此品长于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与柴胡功用有很大差异 , 分开使用,殊为恰当 。本品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var lanceolata Bge的根 。主要为野生,近亦有家种 。主产宁夏,内蒙古,甘肃,陕西等地 。
【生长环境】野生银柴胡多生长于海拔1200米左右的荒漠草原地带,或灌木丛及天然林地,土壤多为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透水性好的沙质壤土 。性喜温暖、凉爽 , 具有耐旱、耐寒、喜光、忌水渍的特性 。
1、选地整地:应选择地势较高,土层深厚、疏松、渗透性强、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沙质土 。低洼积水、黏重板结、盐碱地不宜栽种 。于春、秋季进行整地 。春季整地要顶浆耕翻,秋季整地于结冻前进行 。耕深25~30厘米,随耕翻随耙地,并结合耕翻施底肥 。春翻地后及时打垅 , 秋翻地于立春打垅 , 以利保墒 。垅距50~60厘米 。
2、种植方法:用种子繁殖 。播前,种子用40℃~50℃温水浸12小时,取出沥水后,拌以适量细沙,然后在整好的地上开浅沟条播或穴播 。生产上多用条播 。播后覆土1~1.5厘米,并适当镇压 。播种量为0.5~1千克/667平方米 。
【栽培管理】
1、中耕除草:播后10~15天出苗 。当苗高3~4厘米时,进行第1次除草松土,并同时间苗;苗高7~8厘米时,进行第2次除草松土和中耕,并定植,株距10~20厘米;苗高10~12厘米时,进行第3次除草松土和中耕 。
2、追肥:每年5月至植株封垅前,追施尿素或氮、磷、钾复合肥料l~2次,667平方米每次施肥量10~15千克,施后灌小水 。
3、排灌:银柴胡耐旱性较强,除结合施肥进行灌浇外,一般生长期内可不灌水 。夏季气温过高,天气干旱时 , 可根据情况,灌水1~2次 。最好于每年秋末冬初灌水冻土,有利于幼苗返青,防止春旱 。生长期要严防田间积水,以免引起烂根 。
4、病虫害防治:
(1)病害:
①根腐?。憾嘣诜焯锛浠⑴潘涣嫉那榭鱿路⑸?。发病时叶片发黄,根腐烂发臭 。防治方法:选择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种植;调节土壤含水量,灌水时要掌握适量,雨后田间积水要及时排除 。
②霜霉?。褐饕:σ镀?。多在植株封垅后,田间郁闭度、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发生 。发病后传播快而常连片 。防治方法:于植株枯萎后,及时清除烧毁田间病原体;进行轮作 。在发病区撒石灰消毒 , 防止田间积水,发病前或初期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 每7天喷1次,连续3~4次;或用1:1:150波尔多液 , 每7~10天喷1次,连续3~5次 。
(2)虫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蝼蛄等为害 。防治方法: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用毒饵毒杀 。
【收获与加工】
1、采种:9月中下旬,植株地上部开始枯萎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打下种子,储藏于阴凉干燥处 。第1年产种子约10千克/667平方米,以后每年可产20~40千克 。
2、收获与加工:一般种植3年 , 于9月上旬或第4年4月中旬采挖 。银柴胡根系较深 , 采挖时应防止伤根,挖出根后除去残茎泥土,晾晒至七成千时,理顺 , 捆成小把,再晒至全干 。未干燥前仅防受冻,以防“爆皮”,影响质量 。
【药材形状】
1、野生银柴胡:根呈圆柱形,常于主根3~15厘米处分出数条支根,多扭曲,长15~40厘米,直径1~2.5厘米 。根头部密集多数疣状突起及数个茎或根茎残基,略呈盘状膨大 , 俗称“珍珠盘”;根茎残基直径2~6厘米,断面皮部薄,髓部多呈裂隙状 。表面淡棕黄色,纵向或扭曲的皱纹明显,中上部偶见倒向生长的侧根或根痕,中下部支根多碎断,有稀疏的孔穴状或盘状凹陷,习称“沙眼” 。从沙眼处折断可见棕色裂隙中包裹着细沙并散出 。质硬脆 , 易折断 , 断面不平坦,软疏松 , 具裂隙,皮部较?。静炕瓢紫嗉涞姆派渥次评砻飨?。气弱,味微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