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概述】黄精为常用中药材 。始载于《名医别录》曰:“……俗方无用此,而为仙经所贵 。”足证其古时身价之高 。李时珍曰:“黄精野生山中,亦可劈根长二寸稀种之,一年后极稠 。”由于黄精资源丰富,迄今仍多为野生 。具有补脾润肺,生津止渴的功能 。本品有多种,主要为百合科植物多花黄精(又叫姜形黄精)Polygonalumcyrtonema Huan.、黄精(又叫鸡头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coll et Hemsl.的根茎 。多花黄精主要分布于湖南,贵州,四川,湖北等?。换凭饕植加诤颖保?内蒙古;滇黄精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等省区 。
【生长环境】黄精多生于阴湿的山地灌木丛中及林缘草丛中 , 土壤通常为肥沃的沙质壤土 。适宜于阴湿气候条件,具有喜阴、怕旱、耐寒的特性 。
【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选择湿润和有充分荫蔽条件的地块,土壤以质地疏松、保水力好的壤土或沙质壤土为宜 。播种前进行土壤耕翻,耙细整平 , 作畦 。
2、种植方法:
(1)根状茎繁殖:于晚秋或早春3月下旬前后,挖取地下根茎 , 选择先端幼嫩部分,截成数段,每段有3或4节,伤口稍加晾干 , 按行距22~26厘米,株距10~16厘米 , 深5厘米,种于整好的畦内 。种后覆土3~5厘米,稍加镇压并浇水 。以后每隔3~5天浇水1次 , 使土壤保持湿润 。于秋末种植的,应在上冻后盖一些牲畜粪或圈肥,以利保暖越冬;第2年化冻后,将粪块打碎,耧平,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 。
(2)种子繁殖:8月种子成熟后,立即进行沙藏处理:种子1份,沙土3份混合均匀,存放于背阴处30厘米的炕内,保持湿润 。待第2年3月下旬筛出种子,按行距12~15厘米,均匀撒播于畦面的浅沟内,盖土约1.5厘米 , 稍压后浇水,并盖一层草 。出苗前去掉盖草 。苗高6~9厘米时 , 过密处可适当间苗,1年后移栽 。为满足黄精荫蔽的生长习性,可在畦埂上种植玉米 。
【栽培管理】生长前期应经常中耕除草,必要时可进行培土;后期拔草即可 。若遇干旱或种在较向阳、干旱的地方,需要及时浇水 。有条件的可施饼肥,每667平方米 50~80千克,分2次,以后可每年施网肥1000~1500千克/667平方米 。
病虫害的防治:
(1)病害:黑斑病为黄精主要病害,危害叶片 。发病初期,叶片从叶尖出现不规则黄褐色斑 , 病、健部交界处有紫红色边缘,以后病斑向下蔓延 , 雨季则更严重,病部叶片枯黄 。防治方法:收获时清园,消灭病残体;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喷1:1:100倍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每7~10天1次,连续数次 。
【黄精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2)虫害:蛴螬幼虫为害 。咬断幼苗或咀食苗根,造成断苗或根部空洞,危害严重 。地老虎,为害幼苗及根状茎 。防治方法:可用75%锌硫磷乳油,按种子量0.1%拌种;田间发生期,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浇灌;用黑光灯或毒饵诱杀成虫;施用粪肥要充分腐熟,最好用高温堆肥 。
【收获与加工】以秋末冬初采收的根状茎肥壮而饱满 , 质量最佳 。采挖后去掉茎叶,洗净泥沙,除去须根,长大者可酌情分为2或3段 。置蒸笼中或木甑中蒸至呈现油润时取出晒干或烘干(无烟、微火) 。
【药材形状】
1、多花黄精:根茎肉质肥厚,呈不规则块状或结节块状,分枝少而粗短,长3~18厘米 , 宽2~4厘米,厚1~2厘米 。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较粗糙,具不规则皱纹及疣状突起的根痕,茎痕呈凹陷的圆盘状 , 节明显呈隆起的环纹,节距长短不一,近茎基及芽痕处较密 。质坚硬,未全干者较柔韧,折断面淡棕色 , 稍带角质 。气微,味微甜 , 有黏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