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繁殖期的监护:
(1)怀卵雌体的隔离:蜈蚣产卵孵化需要安静的环境,若有惊扰易发生母体吃掉卵粒或幼体的现象 。在同一个饲养池内,雌体产卵时间不一致,未产雌体及雄体蜈蚣的活动常干扰、破坏雌体产卵、孵化的正常进行,有的雌体甚至掠食卵粒 。因此,产卵前应适时将每个雌体单独分开饲养或用玻璃、无底玻璃杯或罐头盒、瓦片等进行分隔 , 形成人工巢加以保护 。
(2)产前精养:蜈蚣抱卵孵化和育幼期间不进食、不饮水,靠消耗体内储存的营养维持活动 。产卵前,雌体有大量进食积蓄营养的习性 。故产卵前应增加雌体的喂食量,并注意调节食物品种,进行精养 。
(3)监护孵化:蜈蚣孵化期惊扰、震动、强光、强声等均有一定的反应,所以孵化室一定要选择安静、阴暗的场所 , 并用布或竹帘遮挡门窗,避免强光照射 。孵化缸应在产卵前安置好,一旦开始产卵就不要移动 。观察时动作要小心谨慎 , 不能随便移动遮护的玻璃或瓦片,也不应用手电筒直接照射,不要随意给正在孵化的母体喂食,但可顺着缸壁缓缓地加些水,使孵化巢周围略显潮湿,不可把水直接洒在巢内 。
(4)适时分窝:孵动结束,当母体离巢时,应及时将母体移出或将幼体单独分开饲养,若分窝过迟,容易出现母体吃掉幼体的现象,造成损失 。
4、病虫害防治:
(1)病害:在人工饲养中,有的蜈蚣腹面或体节皮膜上会出现黑色或绿色斑点,并逐渐扩展,失去光泽 , 腹部发黑而死亡 。防治方法:注意排渍,保持适宜的湿度 。按时清除残剩食物及腐烂东西 。若发现感染体 , 可放在较干燥的地方,待其自愈;或在患处搽涂少量70%的乙醇,严重的应隔离掩埋 , 防止蔓延 。
【蜈蚣养殖技术与饲养管理】(2)天敌:天敌主要有石龙子、鼠类、鸟类及蚂蚁等 。尤其蚂蚁,不但与蜈蚣争食 , 还可侵袭正在蜕皮或产卵、孵化的蜈蚣 。防治方法:经常清除进入池内的石龙子、鼠类等,或在池周挖一较深的围沟,防止敌害进入池内 。蚂蚁可用水果、甜物等诱集 , 再用热水烫死或放入水沟内溺杀 。
【收获与加工】捕捉蜈蚣的季节性很强,产区群众总结了因气候季节不同的捕捉经验:“久晴刚雨满山有,久雨刚晴翻岩头 , 天气寒冷翻阳坡,久晴不雨翻阴沟,清明前后翻松土 , 谷雨前后翻岩头,立夏前后翻清草 , 错过季节莫想收 。”因此,多于清明前后,趁燥热天气,大雷雨后,蜈蚣即四处活动,是捕捉好时机 。捕获后 , 捉住蜈蚣头部红黑连接第3节处,用比蜈蚣稍长的竹竿插人头尾两端,将蜈蚣撑起,晒干或炕干即可 。饲养蜈蚣加工方法同野生 。
【药材形状】呈扁平长条形 , 长9~17厘米,宽0.5~1厘米 。全体22个环节组成,最后一节略细小 。头部两节暗红色,有触角及毒钩各1对;背部棕绿色或黑绿色,具光泽,并有纵棱2条;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皱缩 , 自第2节起每节有足1对,生于两侧,黄色或红褐色 , 变作钩形 。质脆,断面有裂隙 。气微腥 , 并有特异的刺鼻臭气,味辛而微咸 。
- 地龙养殖技术与饲养管理
- 蛤蚧养殖技术与饲养管理
- 茯苓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枳实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桃仁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酸枣仁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石斛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青皮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姜黄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天麻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