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凤凰台》和崔颢的《黄鹤楼》都是唐代登临诗的佳作,不仅如此,李白还盛赞过崔颢的这首诗 。李白登黄鹤楼时,欲待作诗一首,结果抬头发现了崔颢的这首诗,十分欣赏,感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 。"后来登金陵凤凰台的时候,终于找到机会写了这首诗,而且从诗句上看,明显是有对《黄鹤楼》诗致敬的意思,看那凤去台空的情节和崔颢的"空余黄鹤楼"多么相似,连最后三个字"使人愁"都是直接复制过来的 。
有了李白自己对崔颢《黄鹤楼》的这种坦然的欣赏,再加上崔诗也的确写得出彩,所以历代诗论家便像得了令箭一样,在对比这两首诗的时候,纷纷贬李崇崔 。笔者以为这实在是有点跟风 。崔颢的诗的确是好,意境浑融,音律上有种阔大和苍凉,十分让人动容 。但李白的这首《登金陵凤凰台》,也并非就不如这首《黄鹤楼》,起码单在思想境界上,就比崔颢的《黄鹤楼》要更胜一筹 。
因此笔者认为,这两首登临诗在格局上看,李白胜;在意境上,崔颢胜 。而在总体上,二诗不相上下 。

文章插图
一、《黄鹤》一诗成绝响黄鹤楼 / 登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崔颢的《黄鹤楼》,起调就高,一吟便成绝响 。他用四句写了一个事情:仙人乘鹤,人去路空 。但"黄鹤""白云",引人联想到神秘悠远的传说和历史人世的浩荡,"悠悠"更是从音律和意境上加重了这种悠远,使人产生历史的迷离感 。
而前四句还是古诗气度,后四句突然转入律诗格调,"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对仗极其工巧,在格律上和前面其实是有点不太合的,但在音韵上却比较妙,意思上也对接了前句,描写的是孤独的延伸,结尾转到乡愁这万古情怀,起承转合之下,十分让人动容 。其实崔颢的这首诗,最精彩的在于前四句,虽说容量小,四句话就说了一件事,但是却婉转悠远,尽显历史感,许多人都赞颂这四句,甚至还有人说应该去掉后四句,只留前面更成绝响 。
"歌德说:'精美绝伦同时又通俗易懂是最为稀少的 。'崔颢的《黄鹤楼》便是既'精美绝伦'又'通俗易诵'的唐诗经典之一 。"(陈文忠《从"影响的焦虑"到"批评的焦虑"——接受史比较研究》)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云:"(崔诗)意得象先, 神行语外 。纵笔写去, 遂擅千古之奇 。"崔颢的这首《黄鹤楼》,的确是读之让人共情,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

文章插图
二、别出新巧《凤凰台》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和崔颢的《黄鹤楼》,你觉得哪首诗更出色?】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二水 一作:一水)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由于《黄鹤楼》珠玉在前,其他诗人想要超越他便不是那么容易 。除了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是致敬崔颢的《黄鹤楼》外,还有许多其他模仿之作,但还不如李白的《凤凰台》有名 。陈文忠在文章中就提到了文学批评上一个著名的理论——"影响的焦虑",指虽说前人成就不错,造就了文艺百花齐放的局面,推进了文学的发展,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却并不一定就是一件好事,起码最大的缺陷在于:能写的能思考的都几乎被前人开发尽了,后人似乎想不到新的切入点,难以超越前人,由此造成焦虑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就可以看作在"影响的焦虑"作用下出产的一首诗作 。
- 李白在马鞍山东西梁山写的诗?
- 李咏走了,冯小刚发声哀悼有问题吗?
- 日本愤青刺伤李鸿章,为清朝减少1亿两白银赔款,那么这个青年的结局如何?
- 李幼斌版的《亮剑》为什么会成为在翟鸿燊讲课时的模版?
- 其二 李商隐马嵬的翻译?
- 李云迪有女朋友吗?为什么39岁还不结婚?
- “药圣”李时珍养生秘诀:记住3点,福寿双全
- 李白,为什么要写《秋浦歌》?
- 李连杰《海洋天堂》只要了一块钱而《敢死队》要了一亿,怎么看?
- 李温是唐朝第几个皇帝?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