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情若是久长时 , 又岂在朝朝暮暮 。 同学们呐 , 可别信这个话 。 但凡你学过电磁学 , 你就知道这句话是多么不科学 。 ”
几段短视频引发热议 , 短视频主讲人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则贤 , 短视频的内容严肃又活泼 , 听起来是在讲生活和爱情 , 实际上在讲量子力学、电磁学、材料科学、化学、文学 。
用“异地恋”讲解电磁学
这个老师教文学的吗?还是研究爱情?难道是在讲电磁学?曹则贤的真实身份是一个物理学家 。 他这样解释异地恋的电磁学原理 , 正负电荷之间的库仑相互作用 , 是可以被别的电荷屏蔽掉的 , “设想一下 , 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在远方 , 他身边围绕着许多异性 , 你还觉得你们俩关系很好?我只能说 , 你那电磁学及格是老师的努力 。 ”
这样有趣的短视频还有好几段 , 视频里 , 这个55岁的博士生导师 , 头发花白 , 时而板着脸、时而咧嘴笑 。 他在讲台前缓缓踱着步 , 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着高深的科学知识 , 台下的学生们不断被逗乐 。 比如 , 用光学原理来提高表白成功率 , 用动力学来解释变心 , 讲材料科学和黑客帝国的关系 , 讲不粘锅中的量子力学 。
这些短视频 , 从今年3月份开始 , 陆续登录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官方抖音号“国科大” 。 网友们被曹则贤的博学和风趣所折服 。 有的感叹 , 终于明白了自己感情不顺的科学原理 。 有的悔恨 , 如果当初遇到这样的老师 , 就不会觉得物理枯燥 。 有的感谢 , 短视频让没有上过大学的自己听到顶级专家的讲座 。
而曹则贤本人却很低调 , 他说自己在学生们这个年纪 , 也迷茫、也郁闷 。 “我是来自安徽北部最贫穷的地方 。 村里的学校 , 一个会英语的老师也找不到 。 高中 , 才接触ABC 。 高考前 , 先回家收麦子 。 上大学 , 一个月生活费21块5毛钱 。 参加百科知识竞赛 , 不知道1982年世界杯是怎么回事 , 不知道巴赫的赋格曲是什么 。 看到高年级同学拿的书 , 居然没有汉字 , 这怎么赶得上人家?我经常愁 , 都神经衰弱了 , 愁下顿饭在哪?愁什么时候才能毕业?后来 , 特别幸运 , 考上了研究生 。 考试的成绩里 , 有老师给60分 。 所以 , 我特相信那句话 , 你考60分 , 不是你努力的结果 , 是老师努力的结果 。 ”
这段短视频里的自白 , 曹则贤从高考一直讲到他留学 。 他说 , 道路是曲折的 , 前途是光明的 。 网友们说 , 这是在不留痕迹地讲述深刻的道理 。
理念
爆款背后的“学不分科”
从2021年3月至今 , 国科大的抖音号上 , 发布了一百多条由曹则贤和另一个科普专家李轻舟主讲的实景课堂式科普短视频 , 几乎条条都是爆款 。
而这些爆款 , 全部来自于2018年录制的“学不分科”系列讲座 。
2017年的一天 , 曹则贤在好友聚会上提到 , 他在中科院教书十几年 , 发现科学院的大部分学生在选择了自己的专业后 , 就对其他专业的知识失去了兴趣 。 这种“专注”对于学生的成长未必是好事 , 因为很多学科的知识在底层是联通的 , 只有摒弃学科的观念才有可能成为博学的大师 。
那么 , 有没有可能在国科大组织个系列讲座 , 向学生们传递这样的理念?这个聚会上自然萌生的想法得到了在场所有老师的认同 。
2018年3月 , 经过精心的沟通和策划 , 这个系列讲座得到了科研处和宣传部的大力支持 , 正式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上线 , 取名为“学不分科”系列讲座 , 由曹则贤和李轻舟在一周内讲10个主题报告 。 曹则贤老师的讲座经常是一讲两三个小时 , 却像说相声一样 , 一点点“入活” , 越讲现场越热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