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杂字》行善一段写道: “立起义学,修下义坟 。除此以外,布施斋( “斋”作者录为“齐”,误) 僧 。吃斋把素,念佛看经 。修补庙子,粧望金身 。”本书对此段的解读,也甚多疏漏 。首先,作者把义学、义坟分别理解为“virtuous learning”和“virtuous grave site”,均误,义坟应即义塚,两者应译作“charitable school”和“charitable cemetery”为妥 。其次,“布施斋僧”一句,作者误译为“Announce that you have become a monk” 。由此,后面两句的主语,由僧人转换为“你”,这也是明显的误读 。最后,“粧望金身”一句( “望”字疑释读有误,因本书未提供文本照片,无从判断) ,实为捐助银钱塑造神像之意,而作者误译为“You want to become a gold-plated deity”( 第 96—97 页)。由于上述误读,本书对这一段的总体解读也出现问题 。他认为这一段隐含“讽刺”意味,因为他断定文本提到的各 种做法都属表面功夫,只要你有钱有势,旁人就会逢迎你,“你只需像镀金的神像那样坐着,而世界围着你转”( 第 97 页) ,这就将一个本来简单的文本复杂化———很难想象杂字一类启蒙读物会表达如此复杂的内涵 。
细节误读之处,在书中也时有所见,兹举数例 。第一章讨论了一本讼师秘本,封面书“洪浦”二 字,应为传抄者姓名,作者误读为抄本书名( 第 58 页)。第二章讨论的《古文释义》抄本,封面书“辑五学书”等字,辑五应为传抄者姓名,作者误读为卷五( 即误读为“第五辑”,第 69 页)。同一章讨论的《文昌帝君劝孝歌》,封底书“峕在丙戌年孟夏下浣恭录于思齐书室”等字,作者将“峕”释读为“看”,将“孟夏下浣”理解为“夏末”( the late summer) ( 第 78 页,参照第 79 页照片)。同一章讨论的抄本《婚元讲》,封面书“勿失”二字,应为妥善保存、不要遗失之意,而作者将书名读作《婚元讲勿失》,并将“勿失”理解为“free of mistakes”( 无误) ( 第 89—90 页)。第三章讨论了一本命课,作者将封面的“谨遵”误读为“谨导”( 第 124 页,参考第 123 页图 3. 7) ,这样内涵便有所偏差 。第四章对一个药方的解读,凡药方中的称量单位“钱”和“两”( 均以记账字符书写) ,都被误读为“分” 。药方后的“煮二柱香时”则误读为“煮二往□时”,这句话表达的煮药的时长,自然就无从理解了( 第157—158 页)。第八章《蛇传秘本》中“天刹归天去,地刹归地藏”一句,本来意思很明确,可是传抄者在抄写时,将标点注在第一个“地”字下,本书依此断做“天刹归天去地,刹归地藏”,结果此句被译为“heaven evil go back to heaven get away from the earth; evils go away and hide in the ground”,逻辑就不清了 。同一章讨论的科仪本《正一朝天三八谢罪法忏》首页第一行上端有“彭城郡记”印,作 者误读为“彭城郡门”,并对此做了一通发挥( 第 289—290 页)。但事实上,这个抄本的道坛是刘柏荣堂,彭城郡不过是刘姓的郡望,与抄本的内涵实无关系 。至于书中的录文错误,数量甚多,恕难一 一枚举 。
四、结语
作为明清史、近现代史领域一本正面讨论抄本的开拓性著作,《晚清民国时期平民的日常生 活》通过举证翔实的史料,提醒研究者注意抄本在印本时代普遍存在的事实,阐述了抄本对理解普 通民众日常生活的学术价值,并对解读抄本的思路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其学术贡献不可否认 。本书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解读抄本的视角和概念 。作者在书中提出的抄本解读的人类学视角,抓住了抄本区别于印本的基本属性 。作者的抄本解读路径,锁定以抄本为媒介形成的读书人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关系,较为准确地把握到了作者所称“民间抄本”解读中至关重要的一对关系 。此外,本书对 1850—1950 年普通民众的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判断,也值得近现代史研究者注意 。
- 杨筠松是什么派风水 方一凡宋倩风水
- 甘肃红石山在哪儿 甘肃风水岭在哪
- 数字风水学查询 数字风水371
- 风水球不转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流水摆件的风水球不转
- 家居风水西南方是阳台 西南方 风水
- 客厅字画大全 客厅字画风水讲究
- 小心现代居家风水对婚姻的不利影响
- 楼盘风水在煞气很重的建筑物旁要怎么化解
- 坐便器朝向风水
- 楼梯挂什么画风水好 楼梯放什么画风水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