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风水知识看什么书 风水书属于什么类型书( 五 )


② 此处所谓笔记,并非指作为著作体裁的笔记,而是“听课、听报告、读书时所做的记录”( 《现代汉语词典》,第 69 页)。
( 二) 抄本、传抄者与使用者
我们知道,抄本是相对于印本而言的 。两者的制作方式有着显著差异 。相应地,抄本、印本与 文本背后的人之间的关系,也有值得注意的差异 。所谓“文本背后的人”,对这两类文本而言是有不同内涵的 。依据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 的看法,印本的“生命周期”( life cycle) ,牵涉到从作者到书坊,从销售商到读者的复杂人群,如出版人、原材料供应商、印刷人、运输方、销售商 等 。相比之下,抄本的“生命周期”,通常与出版人、印刷人、运输方、销售商等群体无关,在这一周 期中较为核心的是传抄者( 可能是职业抄工)。①
①参见罗伯特?达恩顿著,萧知纬译《书籍史话》,《拉莫莱特之吻: 有关文化史的思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第90 页,达恩顿提出的模型更适用于印本而非抄本 。近年来,欧洲中世纪抄本研究开始关注对抄本“生命周期”的研究,参见 Michael Johnston and Michael Van Dussen,“Introduction: Manuscripts and Cultural History,”in idem. ,eds. ,The Medieval Manuscript Book: Cultural Approaches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5) ,pp. 6 - 9 。
就生命周期而言,不管是印本还是抄本,也不管涉及哪些群体,文本最终都需要落实到使用者 身上 。印本、抄本的使用者通常都是读者 。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读者在文本制作过程中扮演的角 色是不同的 。印本的制作者是出版商、印刷商,普通读者不直接介入书籍的编辑与印刷过程 。当然 这不意味着读者在文本制作过程中无足轻重,因为书籍( 至少多数书籍) 是供市场出售的,对读者阅读取向和销售状况的预判,可说是决定是否出版某一部书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 。只是这种预设 读者的所谓“介入”,是间接的,取决于出版商的预判 。与印本不同,抄本的直接使用者( 还有间接使用者,如本书讨论的“平民”,详下) ,通常就是传抄者自身 。抄写哪一部书,抄写书中的哪些部分,是由使用者亦即读者决定的 。换句话说,抄本与印本的“服务范围”是不同的 。有学者认为,印本主要满足社会需求,而抄本主要满足个体需求①,有一定道理 。因此,抄本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通常比较直接,后者直接介入前者的制作过程,这种关系对抄本自身的属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
① 郝春文: 《敦煌写本学与中国古代写本学》,第 74 页 。
从这一认识出发,就有可能在抄本与使用者之间,建立一种相较于印本与读者之间更为密切的 关系 。那么,如何把握这种关系呢? 本书将抄本视为使用者的“笔记本”( 第 5、11、22 页等)。作者指出: “抄本应该被视为笔记本 。当人们碰到有用或有趣的文本和信息,就会将之记录于笔记本 。许多抄本包含若干部分的内容,这几个部分的话题之间,似乎不存在关联 。但事实上,相关当事人把每个抄本的话题串联起来,他出于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抄录的内容———不管抄录者是自己还是别人 。”( 第 62 页) 这一理解事实上混淆了抄本与笔记之间的界限 。尽管抄本与笔记之间并不存在截然的界限,但从解读的角度看,应对两者加以区分 。同样是传抄,抄本与笔记不妨说位于两极: 抄本相对完整地传抄原来的本子,而笔记更具备“集萃”的性质,亦即仅仅选择性地记录自身有兴 趣的部分,而且通常并非逐字抄写,而是多采取概括、摘要的方式 。① 从这一角度看,抄本比印本更多体现了传抄者/ 使用者自身的切身关怀,而与抄本相比,笔记又更直接体现了记录者自身的兴趣 。正因为如此,抄本、特别是笔记为披露传抄者或记录者自身的知识、思想与信仰提供了不容忽视的 材料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