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文学教育的意义


清华大学决定为今年秋季入学的2018级新生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引起人们热议 。关于“文学何用”、“文学何为”的探讨从未停止 。新媒介环境下,文学的空间在拓展,还是被压缩?文学与人的关系,是否发生改变?泛娱乐化,是张扬了人的主体性,还是让我们更加迷失自我?很多问题,我们也许给不出确定的答案,这是文化原生空间的复杂性所在,也是它的生命力和丰富性所在 。但是,我们的文学感受力、鉴赏力,我们对文学阅读的一份耐心,以及我们以文学的形式来把握世界、思考命运的能力,是否在消退?这种消退来得是否太早?为此,我们特别推出著名作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老师的新作,与大家共同探讨文学教育的意义,也反思我们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
——编者
确立道义观
人要有道义,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必有道义的原则,必有道义的支持 。而文学却就具有培养人之道义的得天独厚的功能——当初文学作为一种精神形式,之所以被人类选择,就是因为人们发现它能有利于人性的改造和净化 。人类完全有理由尊敬那样一部文学史,完全有理由尊敬那些文学家 。因为文学从开始到现在,对人性的改造和净化,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 。在现今人类的精神世界里,有许多美丽光彩的东西来自于文学 。在今天的人的美妙品性之中,我们只要稍加分辨,就能看到文学留下的深刻痕迹 。没有文学,人类依旧还在浑茫与灰暗之中,还在愚昧的纷扰之中 。没有文学,就没有今日之世界,就没有今日之人类 。人类当然应该像仰望星辰一样,仰望那些曾为我们创造了伟大作品的文学家 。
毫无疑问,文学从一开始,就是以道义为宗的 。
道义于社会,不可有须臾缺失 。
世风日下,文学的力量也许不如从前了,然而,它的意义却越发重大 。也许,我们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文学——文学能够与其他精神形式一起拯救我们,至少文学能够让我们保持一份对道义的神圣回忆 。
其他精神形式当然也具有帮助人类亲近道义、委身道义的功能,从表面上看,文学在这方面甚至不是最有力、最擅长的,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他们的直接目的就是对人类进行道德规范与道义教化 。但事实上,文学在这方面的功能却一点也不比哲学、政治学、伦理学逊色,它也许更具有感召力、浸润力和持久不衰的生命力 。因为它是通过形象,通过情节,不着痕迹地、细无声息地将那庄严的道义输入人的心灵的 。
营造审美境界
一个人完整的精神世界,是由许多纬度组成的 。这其中,审美怎么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纬度 。而文学对这一纬度的生成,几乎是最有效的 。文学的根本性的功能之一,就是审美 。如果说,远古的文学可能更在意的还是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话,那么后来的文学则越来越在意它的审美价值 。而人们亲近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正在于它们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并能够培养人们的审美经验、提升人们的审美境界 。
审美,使人类渐渐变成了有情调的人类,使人生变成了有情调的人生 。今日之人类与昔日之人类相比,其一大区别就在于,今日之人类有了一种叫做“情调”的元素 。而在情调的养成中,文学立下头等功劳 。
人类有情调,使人类超越了一般动物,而成为高贵的物种 。情调使人类摆脱了猫狗一样的纯粹的生物生存状态,而进入一种境界 。在这一境界之中,人类不再仅仅享受种种官能得以满足的原始快乐,而有了精神上的享受 。人类一有情调,这个物质的、生物的世界从此似乎变了,变得有说不尽或不可言传的妙处 。人类领略到了种种令身心愉悦的快意 。天长日久,人类终于找到了若干表达这一切感受的单词:静谧、恬淡、散淡、优雅、忧郁、肃穆、飞扬、升腾、圣洁、素朴、高贵、典雅、舒坦、柔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