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最全面介绍神秘道教的一篇文章!每位入门道友必看!( 四 )

6、道教文化

风水文化是中国古老的文化现象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 道教建筑是道士布道传教供奉、祭祀神仙和举行各种宗教仪式的场所它不仅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而且其建筑设计也体现了风水理念和原则 。

从本质上看风水文化和道教文化是两码事情风水立足于世俗社会的生存需要追求现实生活中的理想环境;而道教立足于超世俗的“仙界”和“仙境”追求一种精神世界中的理想环境 。 但是二者从内容和形式上表现出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环境的追求又使二者之间产生了密切联系 。 二者都包含了阴阳、五行、周易、八卦、九星、气论等思想风水中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理想环境模式中的四灵兽与道教中四个方位的守护神颇有渊源道教中的符录、斋醮、咒语等术语也同样流行于风水中 。

道教经典《道藏》中收录有如《宅经》这样的风水著作道教丛书中也有关于风水师“相地”的记载而许多道士同时也是民间的风水师 。 正因为风水文化与道教文化之间有诸多联系道教建筑除了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外还包含了大量的风水理念和原则 。 风水理念和原则在道教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始终都影响着道教建筑 。 东汉末年道教成立之初便有“治”的修道场所的设立三国时期有“二十四治”、“二十八治”的空间概念道教早期的“治”已经有了风水文化的蕴涵 。 如《云笈七签》中收录有“二十四治”的首治“阳平治”的资料 , “ 治在昌郡彭洲九陇县去成都一百八十里道由罗江水两岐山入水路四十里 。 治道东有龙把守神水二柏生其上;西南有泉决水东归” 。

在资料中作者记载了治所的路、门、泉、交通、方位等事项这些关于治所山川形势、水流、方位等地理环境的描述也正是风水文化所看重的 。 资料中关于道教早期治所地理形势的提示性描述说明在道教初创时期设立修道场所的时候不仅考虑到了道士、香客和游客的出行方便、基本生活需要以及有利于传道布教等因素而且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风水文化中的“系统性原则” 。 所谓“系统性原则即综合考虑地处中心、交通便利、地域、、资源、地质条件等客观环境因素” 。

道教建筑是道教文化的深刻反映是道教思想和信仰体系的生动体现其建筑设计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不仅如此道教建筑自道教成立以来就受到风水文化的影响在诸多方面都打上了风水文化的烙印 。 加强对道教建筑和风水文化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

7、修真理论

修真者 , 借假修真也 。 借此四大假合之肉身 , 修成吾金刚不坏之真身 。 古今天下 , 没有不死的肉身 , 只有永恒的法身 。 所谓:本来真性号金丹 , 四大为炉炼作团 。

肉体者 , 四大假合矣 , 虽曰父母恩赐 , 然父精母血本为凡俗之物 , 数十年后焉能不坏?何为四大?地、水、风、火 , 是也 。 地构成骨胳肌肉和脏腑 , 水构成身中之血液 , 风构成呼吸系统 , 火则构成身中之恒常体温 。

修真又分现实修真及小说修真 。 小说修真的名词和境界不具备任何可行性 , 仅为小说家之言 , 供人娱乐 。

通过烧炼金丹 , 服食来达到长生的外丹术已逐渐没落 。 现修真界主要以金丹大道的内丹学 , 即丹道为主流 , 讲究修炼神气 。

老子道德经曾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丹道即三返二、二返一、一合于道 。 其名词为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后又增添炼虚合道、虚空粉碎一说)即精气神的返还过程 。 又因人精气不足 , 又创出补足精气的练精化气 , 使人从后天补亏达到先天 , 以便开始修炼 。

唐末五代以来 , 以内丹说理解《参同契》的流派逐步压倒外丹派 , 成为仙学的主流 。 著名内丹学家钟离权、吕洞宾、崔希范、陈朴、陈抟、施肩吾、刘玄英、张伯端等以内丹仙学度人 , 奉《周易参同契》为丹经之祖 , 《参同契》作为仙家修炼秘典的价值被社会所公认 。 当时内丹仙学已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 开始形成一些各具特色的门派 。 这些内丹门派皆远溯黄帝、彭祖、王乔、赤松 , 依托老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