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典”
条文+案例+解读 , 让民法典从法律文本走向你我他
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

文章插图
第一节 一般规定
一 民事法律行为的界定(我的生活我做主)
法言俗语
在日常生活中 , 我们经常亲身经历或者看到其他人作出一些行为 , 如购买房屋、银行贷款、乘坐交通工具、菜市场买菜、缔结婚姻、设立遗嘱等 , 其实这些都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范围 。行为是指人有意识的活动 。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的一种 。通俗讲 , 民事法律行为就是民事主体 , 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通过将自己的意愿表达出来 , 从而与他人发生、变更或者结束一些法律上的联系 , 产生其所期望产生的法律效果 。我 们可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 ,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里 , 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 家” , 也可能听到称民法为“母法” , 称它是一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 而民事法律行为就是一项充分体现了行为人自由意思的制度 , 正因如此我们将民事法律行为称之为“民法皇冠上的明珠”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真正让行为 人通过自己的自由意愿产生行为人所追求的法律效果 , 而不是根据法律规定产生相对应的法律后果 , 简言之 , 行为人决定行为的后果 。如果一个行为的法律效果取决于法律规定 , 不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为转移 , 如拾到他人丢失的东西 , 侵犯他人健康权 , 邻居着火去救火这类行为都不是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允许行为人按照自己的意思安排自己的生活 , 对行为人的自由意思有着充分的信赖 , 允许其在不违背法律精神的前提下实现自我治理 , 这就是我们 常说的私法自治 , 这一特点让民法同刑法、行政法等公法区别开来 。例如 , 合同是一种最典型的民事法律行为 , 合同的双方当事人通过自己的自由意思来确定合同的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履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的方法 , 等等 。
在现实生活中 ,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口头形式 , 如到菜市场买菜采用口头形式就很方便 。较为重大的事项一般采用书面形式 , 如购买房屋 , 银行贷款等 。如果法律或者行政法规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有约定民事法律行为要采用某种特定形式的 , 以法律法规或者当事人约定为准 。这里的法律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文件 , 行政法规指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文件 。例如 , 法律规定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 当事人约定可以不采用 , 在借款时就要采用书面形式 , 除非当事人之间约定不采用;法律规 定物业服务合同、6个月以上的租赁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 在租赁房屋、选择物业服务时就应当选用书面形式 。我们根据民事法律行为是否有形式要求 , 将民事法律行为分为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基于我们上面提到的私法自治原则 , 民事法律行为通常没有形式上的强制要求 , 仅有一小部分法律行为 , 如前面说的借款、物业合同等需要完成一定的形式标准 。如果没有达到当事人约定的形式 , 具体产生何种效果由当事人约定 。如果没有完成法律、行政法规约定的形式 , 具体产生的后果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
- 有关构成职务犯罪的行为 职务犯罪的危害性有哪些
- 解读狗狗的常见行为
- 民事案件诉讼上诉流程 民事诉讼程序有哪些
- 民事留置权的构成要件 留置权人是什么意思
- 间民事责任的八大原则 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有哪些
- 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认定 侵犯商业秘密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 行政法基本原则 羁束行政行为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 发生车祸赔偿法律依据 2022年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标准
- 民法典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
- 与计划生育法相关的法律讲解 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全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