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山填海百度词典 风水上的劈山是什么意思啊( 二 )



劈山填海百度词典 风水上的劈山是什么意思啊

文章插图
(以上图片便是由劈山主脉构成的,近来闻名遐迩的青州山体巨佛)
劈山主峰的劈缝以及山体巨佛,应当是与广福寺同时期的产物 。
近些年来,山体巨佛已广为人知,无人不惊叹其鬼斧神工 。然而,却鲜有人知晓,这一山体巨佛中还隐藏着另一秘密----位于巨佛下巴处的另一山体佛 。而这一佛,笔者认为,也正是开凿劈缝的原因所在 。
我们可以从当地人对劈山的另外两个称谓(劈头山、断梁山)上加以考证 。
劈头山与断梁山的称谓,自古有之 。劈头山,劈头山,顾名思义,劈的是人头 。断梁山,断梁山,是指凿断了“梁” 。什么梁?当你看完下面这幅图片的时候,也就不难理解这两个名称的真意了 。

劈山填海百度词典 风水上的劈山是什么意思啊

文章插图
这是站在广福寺背后的山顶上北望劈山主峰的效果图 。将图片左上右下观看,你看到了什么?这一劈缝,正好劈在了鼻梁上,恰到好处地为佛头开了慧眼!如果没有这一劈缝,这一佛头的形象便没有这么传神 。为什么说断梁山,断的是鼻梁,造的是佛眼呢?

劈山填海百度词典 风水上的劈山是什么意思啊

文章插图
不妨从劈山之北,来看一看这“断梁山”的模样 。
从这个角度,将图片左下右上观看,这一山体虽然也有点像个人头的模样,但是,这一劈缝却劈在了鼻子之下,是开的嘴,而不是断梁 。
因此,断梁山是有特殊的含义的 。只有站在广福寺西侧山上,北望,从这一角度上看,这座山才能叫做断梁山 。
对比这两个角度的图片,第一张更像是一具佛头 。而第二、三张,只是有点儿像个人面 。但是,假如把这个劈缝填平,再从这个角度上看这张图片,那就不太像是什么人面了 。就此,可以断定,先有断梁山之说,后有人面山 。
人面山,应当指的就是这一山体,而非劈山巨佛 。原因是,从云门山上观看,无论如何也难以看出图(一)中巨佛的真容,只有在云门山西侧驼山的望佛台上观看,效果才最佳 。
那么,为什么不把这“断梁山”叫做佛山或者佛头山呢?这应该是广福寺僧众以及营造之人的智慧,也正是他们的处心积虑 。劈头山的称谓,也正好证明了劈山山体巨佛一千多年来不为人知的原因 。营造之时,他们担心害怕,唯恐其后会再有象北魏太武帝朝的毁佛、灭佛之难,会将“诸有佛图形象及胡经,尽皆击破焚烧” 。因而,他们也就隐去了开凿劈缝的真实用意 。
北魏郦道元(公元472—527年)在《水经注》记载:“石井水出南山,山顶洞开,望若门焉,俗谓是劈头山” 。郦道元少年时期,因父亲郦范,公元484年,担任青州刺史,便跟随父母居住青州东阳城 。公元488年,其父调回京师平成(今山西大同),次年病逝 。
公元452年文成帝继位,并立即恢复佛法 。也就是说,在文成帝恢复佛法之后的第32个年头上,郦道元随父来到青州 。假如广福寺和巨佛营造于文成帝恢复佛法之时,那么,他把劈山记作“俗谓是劈头山”,也就自然是很合乎逻辑的事了 。
这里需要一提的是,郦道元并没有说劈头山又叫做人面山 。因此可知,这“人面山”称谓的得来,是晚于郦道元时代的 。
据此可以大胆判断,此处劈缝的开凿,并非像光绪《益都县图志》卷九所记载的那样:“《齐记补》:益都城在山阴,其云门、劈山皆始城者疏凿以宣风气,疑皆郭大夫筑东阳城时所为” 。此史书之说,虽与现存劈隙人工雕凿痕迹(见下图)相吻合,但是,雕凿的目的只是“始城者”“以宣风气”,确实有些说不过去,当是一个无端的猜想罢了 。更何况《齐记补》也未作确凿之论断,而只是说“疑皆郭大夫筑东阳城时所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