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 O2O市场风起云涌 , 一边是融资消息不断 , BAT大肆布局O2O领域;一边是哀鸿遍野 , 倒闭消息频出 。O2O在短短一年中经历了从人人追捧到过街老鼠 , 活下来的那些又忽然成了各位大佬们眼中的香饽饽 , 堪称最让人看不懂的商业模式之一 。
三年前的移动互联网领域还没听过一个叫做O2O的市场 。如很多款爆红APP一样 , 2013年底 , O2O这个名词开始出现 , 但真正实现爆红是在2014年3月 , 一夜之间 , 跟别人聊天 , 不说点O2O就觉得自己不是互联网圈的人 。
根据百度指数 , O2O的检索量在2013年之前长期维持在1000以下 , 2013年开始 , 检索量缓慢增大 , 当年的峰值出现在2013年双十一前后 , 达到了4356 , 但与后来近两万的高峰相比 , 简直是凤毛麟角 。

文章插图
到了2014年 , 在双十一的前奏以及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烧钱大战影响之下 , O2O概念大火 , 并迅速引爆了家政、餐饮、美业、生鲜、教育以及汽车后市场疯狂的跟随 。
一时之间 , 创业者、孵化器成为了热门当年的词汇 。资本的青睐令众多资源型或者资金型创业者开始迅速切入一些垂直领域 。然而 , 仅仅过去不到两年 , 自2015年上半年开始 , 一批早期O2O创业者相继进入当年的O2O死亡名单之列 , 但是 , 在当时这样的失败很快被浩浩汤汤的创业大潮所淹没 。
O2O到底是不是个伪命题?
进入2016年 , 国内硕果仅存的O2O行业内横向整合态势凸显 , 58和赶集、美团和大众点评、携程和去哪儿纷纷选择合并 。这些抱团取暖的企业都曾经为了抢占市场和用户烧钱补贴 , 然后突然联姻 , 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小巨头" 。而其中 ,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滴滴与快的 。经历了疯狂的烧钱大战之后 , 两家公司宣布战略合作 , 在整合之后滴滴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
抛开商业模式的先进与否不讲 , O2O的本质还是一种连接 , 和以前连接人与信息、人与商品不同 , 这次连接的是主体是消费者和服务者 。也许之前他们的连接是通过层层的中介公司来完成的 , 而现在O2O公司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 , 成为了连接他们的直接平台
然而 , 在实际的操作中 , 更直接的连接意味着更高的成本 , 要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 , 抛开中介 , 其实成本是更高的 。为什么直到现在 , 很多传统行业依然采用经销体系 , 那是因为实际上服务和产品商直接来提高服务是个很复杂的过程 , 成本不一定低 , 实际上对于很多O2O服务项目来说成本是更高的 。
O2O本应该是高端服务
O2O本身高昂的成本 , 意味着其实这只是少部分人群的需求 , 满足中高端人群 。因为送货和服务上门 , 每一个订单需要一次成本 , 并不会随着订单增大而成本降低 , 相反订单越多 , 还会导致服务网络瘫痪 , 这一点是跟传统互联网的复制效应区别的 。
于是乎 , 走"屌丝经济"路线的外卖O2O玩家大肆开启靠补贴圈用户砸市场 , 甚至出现免费吃外卖的情况 , 外卖O2O彻底将O2O拉入了"廉价低端"的不归路 , 后来兴起的各种上门O2O服务也采用了这种模式 , 不可避免的走入"低端"歪路 。这样一来 , 整个商业模式中 , 依靠订单盈利基本没有可能 , 每单必亏 , 至于想得美好的增值服务和广告收益 , 那更是水中月 , 镜中花了 。
- 2016中国电子商务与O2O领袖峰会3月召开
- 社区O2O爱鲜蜂只是待收购的命
- 直通车不烧钱怎么回事 开直通车=烧钱
- 产品为什么要做商超 做商超O2O的注意了
- 生鲜电商供应商 生鲜供应链电商
- 除了微信还有什么聊天软件靠谱 字母圈交友app
- 分居满两年婚姻关系是否就自动解除了
- 易到用车烧钱补贴模式遇瓶颈
- 美业O2O进入赛道清理阶段
- 生鲜o2o电商如何保鲜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