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生虫防治处理的小诀窍 密封包装的大米生虫怎么办

雪白的大米上总是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小黑虫?这些不起眼的小虫子就是大名鼎鼎的米象 。只听名字就能够知道,它们对大米的危害可不是一般的大 。不只是开封后的大米,就算是刚买回来密封很好的大米也会生出米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被米象啃食过的大米口感会变差,又该怎样预防?

大米生虫防治处理的小诀窍 密封包装的大米生虫怎么办

文章插图
一、米象究竟是何方神圣个子小小危害很大,米象又叫做蛘子、谷牛,是一种专门以谷物为食的害虫 。玉米,稻米,小麦等都是米象的最爱,可以说它们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米象就算“长大成虫”,体长也只有2.4-2.9毫米,宽度只有一毫米左右,小身板是它们最好的隐藏手段,任何狭小的缝隙都可以帮助它们隐藏身形 。米象的身体为椭圆状,全身覆盖着褐色的“装甲”,头部顶端长有一根长长的触角,其实这是米象的口吻,因为形状像大象的鼻子,所以才有了米象这个称号 。

大米生虫防治处理的小诀窍 密封包装的大米生虫怎么办

文章插图
二、米象是有名的生育大军从虫卵开始,米象要经过卵,幼虫,蛹以及成虫四个阶段 。米象的卵呈一种半透明的乳白色,进入繁殖期后,它们会挑选饱满结实的米粒进行产卵 。米象的寿命只有短短的几个月,但只要成年后它们就会疯狂地繁殖,米象一年就可以繁殖出8-9个世代,一次产卵就能达到300-500颗 。这样的繁殖速度让米象无论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下,都能够轻松地保持住种群的数量,等到条件适宜后就会大面积爆发,也就是我们日常看到的“粮食生虫” 。米象会在米粒上钻一个小孔然后掏空,将卵安置好后,它们就从身体里分泌出一种特殊的胶质物,对破损的米粒进行“修复”,从外面看出来这些米粒仍旧完好无损,小米象也就有了一个安全舒适的育儿房 。

大米生虫防治处理的小诀窍 密封包装的大米生虫怎么办

文章插图
米象卵孵化后就成了米象幼虫,幼虫全身乳白色,体态肥大,可以长到4.5毫米,这时它们仍旧会躲在米粒里面,肉眼也很难分辨 。米象的幼虫期一般在30天左右,随后它们就会化蛹等待彻底的蜕变 。蛹虫发育成熟后,里面的成虫就会破茧而出,它们成熟后的首要任务便是不停地重复繁殖任务,为下一代的出生做好准备 。机械化的繁殖程序让米象变得难以根除,只要是经过储藏的粮食几乎都会被它们入侵,这又是为什么呢?

大米生虫防治处理的小诀窍 密封包装的大米生虫怎么办

文章插图
三、米象为什么能“霸占”粮食米象的行动能力非常强 。米象是一种非常“勤快”的虫子,只要有一粒米生了虫子,很快就会将整片区域的米粒全部感染 。在产卵时,米象会遵循“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通常一粒米只产一个孩子,这样就大大保证了子代的存活率,但带来的后果就是大片的米粒都会被糟蹋,严重影响粮食安全 。
粮食还未成熟时米象就已经潜伏在内了 。很多人都疑惑,为什么很多精包装的大米,时间一到还是会生出虫子?其实米象是一种非常“有远见”的虫子,在粮食还在田间摇曳的时候,它们就已经展开了潜伏工作,后期在收割,储藏等工序中米象一直参与在内,只不过隐藏的太好人们根本发现不了 。等到熬到了环境适宜后,米象大军就会突然出现 。

大米生虫防治处理的小诀窍 密封包装的大米生虫怎么办

文章插图
【大米生虫防治处理的小诀窍 密封包装的大米生虫怎么办】米象独特的装死技能 。米象的成虫有假死性,只要感知到危险它就会原地装死,任你如何处置它们都会一动不动,这种技能会帮助它度过很多危险,所以面对米象时一定不要掉以轻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