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冬季驱寒中医食疗方推荐

道医上素有“春夏养阳 , 秋冬养阴”之说 , 所以冬属阴 , 要以固护阴精为本 , 从道医养生的角度出发 , 此时宜进补 。大雪的到来 , 预示着寒冷的天气更进一层 。冷 , 是这个时节的最大特点 , 我们经常会听到 , “别着凉”、“别受风”、“多穿点” , 那么这些寒气、凉气是从何而来 , 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寒冷侵袭呢?

3个冬季驱寒中医食疗方推荐

文章插图
感冒、腹泻
天气转凉时 , 一旦忽视了对自己身体的保护 , 当寒气袭来时 , 稍不注意就会感冒 , 在感冒的同时会伴随着腹泻 , 腹痛等症状 。这种症状长时间得不到缓解 , 身体容易出现疲惫、全身乏力的现象 。
关节活动困难
一到冬季的寒冷天 , 不少人出现关节疼痛 , 并常有麻木、关节活动困难的症状 , 这是由于寒冷的刺激 , 造成血管痉挛 , 使血流缓慢 , 供血量的减少 , 导致关节周围肌肉收缩力量下降、韧带的弹性下降 , 而表现为膝盖红肿痛、上下楼梯痛、坐起立行时膝部酸痛不适等 。
3个冬季驱寒中医食疗方推荐

文章插图
头部
头部对于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是非常重要的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 , 头部是身体的阳气最旺盛的部位 , 当头部受寒引起头痛、头昏、头部沉重等状况 , 甚至还会引起脑梗 。所以冬季早晚出门的时候 , 尽量带个帽子 , 避免头部受凉 。
腹部
腹部内有许多重要经脉经过 , 如脾胃经、肝肾经 。腹部的肚脐这块 , 归属任脉 , 对女性而言 , 风寒入侵会诱发痛经等妇科疾病 , 还会出现腹痛、腹泻 , 各种胃肠道疾病 。日常生活中 , 尽量不要穿短上衣 , 出门时带一个长外套 , 晚上睡觉时要盖好被子 , 喜欢踢被子的朋友 , 可以穿件睡衣睡觉 。
足部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是在人体的末端循环 , 距离心脏最远 , 血液以及热量传导到脚步需要较长的时间 , 供血相对较差 , 加之脚的脂肪层薄 , 御寒能力差 , 因此脚其实容易遭到寒气的入侵 , 另外 , 脚底的穴位与身体中的五脏六腑相关联 , 脚部有了寒气 , 那么身体中的器官容易出现问题 。所以日常生活中不要赤脚 , 冬季穿上厚点的鞋子 , 临睡前热水泡泡脚 。
3个冬季驱寒中医食疗方推荐

文章插图
太子参黄芪红枣茶
大雪气候干燥寒冷 , 气温也在下降 , 防寒保暖无疑是最重要的工作 , 此时 , 书房里的书桌上定是少不了一杯太子参黄芪红枣茶 。将太子参、黄芪、大枣在热水中冲泡 , 淡淡的枣香充满整个房间 。据《中国药典》记载:红枣性平 , 味甜醇 , 能补脾胃 , 用于脾胃虚弱 。红枣含糖量高 , 产生热量大 , 因此特别适合在冬天食用 。
【材 料】
太子参3g、黄芪5g、大枣3枚
【做 法】
1、将太子参、黄芪浸泡半小时;
2、放入大枣 , 开大火煮开;
3、小火煎熬20分钟茶汤有明显的香气即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