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缓解咳嗽 治疗咳喘的方剂


李发枝(1943-),河南中医药大学原《金匮要略》教研室主任,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李发枝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 。李发枝老师业医50余载,学宗《黄帝内经》《难经》,法崇仲景,旁及东垣,主张方证相应、专方专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

如何有效缓解咳嗽 治疗咳喘的方剂

文章插图



咳喘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之一,可由部分慢性咳嗽经久反复发展而成 。可见于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脓肿、肺癌等病 。咳喘之论肇始于《黄帝内经》,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有很多的章节条文述及,其理法方药自成一体,可见其对咳喘的重视 。现将其运用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小青龙汤、甘草泻心汤、千金苇茎汤、麦门冬汤、半夏厚朴汤、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治疗咳喘经验分述于下,供同道参考 。
1
小柴胡汤


典型病例 1
蔡某,女,63岁,2014年10月10日初诊 。主诉:咽痒、咳嗽、痰鸣1周余,夜甚,平卧则咳重,侧卧咳减,咳时吐少许白黏痰则咳止,时汗出,舌质正常,苔薄白,脉弦 。予小柴胡汤加减:柴胡20g,黄芩10g,清半夏18g,干姜10g,五味子12g,细辛3g,乌梅20g,甘草12g,7剂,水煎服,日1剂 。其后陪他人来诊,诉服上药7剂而愈 。
典型病例 2
陈某,女,60岁,2014年8月1日初诊 。主诉:咳嗽遇冷加重40年,上腹不适,近日又感冒,咳嗽加重,夜间咳甚,吐白黏痰,侧卧则咳减,舌淡苔白滑,脉沉滑 。予小柴胡汤加减:柴胡20g,黄芩10g,清半夏12g,干姜12g,五味子12g,细辛3g,乌梅15g,甘草12g,5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诉咳嗽吐痰大减,另下肢时抽筋,再服上方加白芍12g,服6剂而愈 。
按:上述二例均是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咳嗽,其辨证之关键在于:咳嗽夜间重;平卧咳重,侧卧咳减,有或多或少的白黏痰,舌质淡或正常,苔白 。
2
大柴胡汤


典型病例 1
张某,女,65岁,农民,2014年12月3日初诊 。主因夜间咳嗽、低热1周余求诊 。患者来诊时已于某省级医院以肺部感染住院1周而症不减 。患者2周前因于田间似闻“农药味”而呕吐不止,于当地按“胃炎”治疗不效,且于1周前因夜间咳嗽、发热而转入所住医院 。就诊时症见咳嗽夜甚,平卧时加重,侧卧则咳嗽减轻,无痰;1周来仍至夜发热,T:38℃,时有嗳气、恶心、甚或呕吐,素有便秘,现2日未行,患者体形略胖,“按之心下满痛”,项背不适、时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查胸部CT示:①右肺炎症;②右侧胸膜局限性增厚 。彩超:①三尖瓣中量反流;②二尖瓣、肺动脉瓣轻度反流;③左室松弛功能减退;④胆囊壁厚毛糙;⑤甲状腺双侧叶囊实性结节 。诊为胆胃不和证,予大柴胡汤加味:柴胡24g,黄芩10g,清半夏18g,炒枳实12g,白芍20g,大黄3g,乌梅10g,干姜9g,甘草12g,1剂,水煎分3次温服,嘱禁食油腻 。二诊:服药当晚,咳大减,未再发热,嗳气明显减少、仍感恶心,已不再呕吐 。再服上方加五味子12g,4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家属述患者于二诊后第二日出院,现诸症悉愈,为求巩固疗效而索药,再予上方7剂 。
典型病例 2
石某,女,71岁,初诊:2015年3月12日 。主诉:夜间咽中有白黏痰2a,必须坐起将痰吐出方可躺下,每夜3~4次,便秘,自汗,右上腹压痛,舌质正常,苔薄白,脉沉弦 。处方:柴胡20g,黄芩10g,清半夏12g,炒枳实10g,白芍15g,乌梅12g,干姜10g,五味子10g,甘草10g,5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上方,便通汗止,夜间咽中已无黏痰,再服上方7剂 。三诊:诉近来晚饭多吃后,又有黏痰,再服上方加鸡内金12g,7剂而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