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立极尺 风水立极尺价格( 十 )


《书谱》云:“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 。”是真能传草法者 。世人知真书之妙在使转,而不知草书之妙在点画,此草法所为不传也 。
大令草常一笔环转,如火箸划灰,不见起止 。然精心探玩,其环转处悉具起伏顿挫,皆成点画之势 。由其笔力精熟,故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形质成而性情见,所谓画变起伏,点殊衄挫,导之泉注,顿之山安也 。后人作草,心中之部分,既无定则,毫端之转换,又复卤莽,任笔为体,脚忙手乱,形质尚不备具,更何从说到性情乎?盖必点画寓使转之中,即性情发形质之内 。望其体势,肆逸飘忽,几不复可辨识,而节节换笔,笔心皆行画中,与真书无异 。过庭所为言“张不真而点画狼籍”,指出楷式,抉破窔奥也 。
至谓“钟不草而使转纵横”,此语并传尽真法 。盖端庄平直,真势也 。古人一点一画,皆使锋转笔以成之,非至起止掣曳之处,乃用使转 。纵横者,无处不达之谓也 。盘纡跳荡,草势也 。古人一牵一连,笔皆旋转,正心着纸,无一黍米倒塌处 。狼籍者,触目悉是之谓也 。草法不传,实由真法之不传 。真草同源,只是运指换笔,真则人人共习,而习焉不察,草则习之者少,故谓草法不传耳 。然草书部分亦是一大事,《晋书》所谓“杀字甚安”,是专言结构 。不力究此义,所以日趋狂怪缭绕而不可止也 。草故有法,然岂有别法哉?千年黑洞,今始凿出一线天 。
然工力互有深浅,吴郡所为叹右军“博涉多优”也,抑余有更为吴郡进一解者 。书之形质,如人之五官四体;书之情性,如人之作止语默 。必如相人书所谓五官成、四体称,乃可谓之形质完善,非是则为缺陷 。必如《礼经》所谓“九容”,乃得性情之正,非是则为邪僻 。故真书以平和为上,而骏宕次之;草书以简静为上,而雄肆次之 。是故有形质而无情性,则不得为人;情性乖戾,又乌得为人乎?明乎此而自力不倦,古人未尝不可企及耳 。
问:先生常言“左右牝牡相得”,而近又改言“气满”,究竟其法是一是二?
作者一法,观者两法 。左右牝牡,固是精神中事,然尚有形势可言;气满,则离形势而专说精神 。故有左右牝牡皆相得,而气尚不满者;气满,则左右牝牡自无不相得者矣 。言左右,必有中,中如川之泓,左右之水皆摄于泓 。若气满,则是来源极旺,满河走溜,不分中边,一目所及,更无少欠阙处 。然非先从左右牝牡用功力,岂能幸致气满哉?气满,如大力人精通拳势,无心防备,而四面有犯者,无不应之裕如也 。
问:吴兴言:“结字因时相沿,用笔千古不易 。陈、隋人结字非不古而乏俊气,此又存乎其人 。”华亭云:“古人以章法为一大事,尝见襄阳《西园记》,端若引绳,此非必有迹象,乃平日留心章法故耳 。”二说孰优?
赵、董二说皆陋 。结字本于用笔,古人用笔,悉是峻落反收,则结字自然奇纵 。若以吴兴平顺之笔,而运山阴矫变之势,则不成字矣 。分行布白,非停匀之说也 。若以“端若引绳”为深于章法,此则史匠之能事耳 。故结体以右军为至奇,秘阁所刻之《黄庭》、南唐所刻之《画赞》,一望唯见其气充满而势俊逸 。逐字逐画,衡以近世体势,几不辨为何字 。盖其笔力惊绝,能使点画荡漾空际,回互成趣 。大令《十三行》稍次之 。《曹娥碑》俊朗殊甚,而结字序画渐开后人匀称门户,当是右军誓墓后代笔人所为,或出羊侍中,而后人以为王体,误收右军帖中耳 。《乐毅论》各本皆是唐人自书,非出摹拓,只为体势之平,实由笔势之近 。北碑以《清颂碑》、《玉佛记》为最奇,然较《十三行》已为平近,无论《画赞》、《黄庭》也 。《丙景经》纵势取姿,可谓有韵,然序画雅无奇趣 。《鹤铭》神理正同《内景》,以为右军书者,皆非能见匡庐真相者也 。降至王侍中,用笔渐平,而结字益实 。盖二王以前之书,无论真行,帖中所无,不能撮合偏旁,自创一字以参其间 。侍中以下,则渐可以后人体势入之而不嫌矣 。草书唯皇象、索靖,笔鼓荡而势峻密,殆右军所不及 。伯英诸帖,大都是大令书 。圣于狂草,空前绝后 。只是行以篆法,下笔如鹰鹯搏击,遒而不褊,疏而不凋,虽经挪行,尚可想所向无空阔之意态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