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小学该养成的习惯有哪些?( 七 )


①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要求学生遵守校纪班规,礼貌待人,尊敬老师,尊老爱幼,团结友爱,帮助同学,诚实守信,提倡师生用文明语言交流等等,形成良好的班纪班风 。
②对学生进行讲究卫生、热爱劳动的教育 。一是讲究个人卫生习惯,要做到“勤”,勤洗手脚,勤洗脸,衣服脏了要勤换,勤洗澡,勤洗头,勤剪指甲,勤刷牙 。通过这些自我服务劳动,收到衣着干净整洁、面貌精神焕发的效果 。二是讲究公共环境卫生,要做到“全” 。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校园内的卫生是我们大家的卫生,需要我们师生全部共同参与,经常全面清理打扫,随时随地打扫,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通过参加这些公益劳动,达到全面清洁环保,使学校既是校园又是乐园 。
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从小爱护公物;从小接受“八荣八耻的教育”,分清真善美,辨别假恶丑,达到爱憎分明 。从爱我寝室、教室——爱我学校——爱我家园——进而达到热爱祖国 。
3、利用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训练 。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来自于反复实践,长期保持 。除了上述对学生的讲究卫生等方面的自我服务劳动外,一是要求学生在家中要帮助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有寄宿生的学校,要加强对寄宿学生的生活自理方面的教育训练,如不睡懒觉,自已穿衣,洗脸,洗头,洗脚,刷牙,自己叠被,自己盛饭洗碗,自己布置寝室等,同时要求他们讲究美观、干净、整齐 。二是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公益劳动,如带领学生开展敬老助残活动,帮孤寡老人、残疾人、军人家属干家务活,参加有益环保的打扫卫生和维护交通秩序等社会 公益活动 。
(四)开展争做“五好小公民”活动
针对学校和学生实际,结合共建文明和谐社会的大局,开展争做“五好小公民”的活动 。
在家做“好小帮手”;在社会做“好小标兵”;在校做“好小伙伴”;在社区做“好小卫士”;独处时做“好小主人” 。
(五)采取四项措施
1、学习观摩,榜样引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学习外面的先进经验,同时要善于挖掘内部典型,树立榜样,以典带面,典型引路 。
2、教师示范、指导 。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可忽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起到表率作用;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训练,要做到耐心、细心、诚心、关心,以达到满意效果,且长期保持,养成习惯 。
3、制度制约 。建立有可操作性、可比性的激励机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来约束激励学生的言行,如学校制定班ji考核评分细则、学生就寝制度、就餐制度、学习制度、卫生检查制度等,班ji对学生进行操作评定等 。
4、考核评比 。对平时的工作进行检查登记,每月进行月评,学期进行综合评比,人与人比,组与组比,班与班比,校与校比,奖优罚劣,奖惩分明,形成比学赶帮超,争做文明人,共创和谐校园的氛围 。
(六)达到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目的
通过网络化的管理体系、社会化的参与、规范化的操作、制度化的约束、经常化的保持,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一定能够养成,为共同构建文明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