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决14亿人的用电问题中国是目前全球发电量最大的国家 , 2020年发电量约为7.779万亿千瓦时 , 约占全球发电量的29% 。 在一穷二白基础上 , 建立起全球发电量最大的现代机电工业 , 新中国用了大半个世纪的时间 。
建国初期至上世纪末 , 我国电力供应长期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 。 直到世纪交替的2000年 , 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跨上3亿千瓦台阶 , 才基本扭转电力严重短缺的局面 。
我国上世纪电力建设又以改革开放为分水岭 。 1978年以前 , 我国电力建设以水电为主 , 陆续建成了丹江口、三门峡、富春江等大型水电站 , 奠定了新中国电力工业的初步基础 。 改革开放后 , 经济发展迅速 , 水电供应远远不能满足日益飙升的工业和生活用电需求 。 为加快提高电力产能 , 我国开始积极发展火电 , 并逐渐成为主力电源 。

文章插图
1958年开工建设 , 1968年投产发电的丹江口水电站 。
用电需求与工业发展和城市发展成正相关 , 因而在改革开放后 ,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 , 电力短缺这条暗线一直如影随形 。 尤其是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 , 化工、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等重化工业蓬勃发展带来了电力需求的激增 。 2000年至2011年这十余年间 , 国内用电量增长率均高于GDP增长率 。
进入新世纪以后 , 人们以为“电荒已成过去式” , 却再三被现实“打脸” 。 2000年至2021年 , 我国先后出现过三次电荒 。
第一次电荒爆发于2003年 , 这是金融危机之后 , 由于电厂投入不足、供给侧紧缩带来的“硬缺电” , 即既缺电力也缺电量 。 这次电荒持续一年多时间 , 带来的直接结果是特高压电网的上马 。 这一年 , 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电网和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五大发电集团刚刚完成重组 。 上任国家电网总经理的刘振亚力排众议 , 提出要建设电力运输的“高铁”——特高压电网 。
2010年 , 云南—广东、向家坝—上海两条特高压线建成投运 , 成为当时的世界之最 。 中国从此实现了除台湾省以外的全国联网和户户通电 。
第二次电荒发生在2010-2012年 , 持续时间长达两年 。 与上一次的“硬短缺”不同 , 这是煤炭价格高涨和季节性因素导致的“软短缺” 。 受当时的“双控”政策影响 , 制造业出现被压制后的“报复性用电” , 煤炭价格因此被一路拉高 。 煤炭是市场定价 , 但电价是计划管控的 , 在这个前提下 , 火电企业发电越多亏损越大 , 发电产能就上不去 。
今年9月爆发的第三次电荒 , 主要原因也是煤电博弈带来的周期性波动——市场煤、计划电 , 煤炭价格和电价不能及时响应 , 导致了发电厂积极性不高 , 煤电供应出现短缺 。
这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拉闸限电发生后 , 人们一方面担忧煤炭供应 , 一方面疑惑投入多年、耗资巨大的新能源为何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
【“电荒”阵痛里的中国能源大变局】首先 , 中国并不缺煤 , 而且是世界上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 。 火电在我国现有能源结构中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 由于燃煤发电不受自然条件影响 , 供应稳定 , 是电力调峰的主力 。 “十三五”期间 , 我国煤炭开采一度供大于求 , 导致后续关停了约10亿吨产能 , 也为这轮电荒埋下伏笔 。
- 圣诞倒数日历“盲盒”,开出惊喜还是惊吓?
- 北交所要闻|北交所“碳纤维原丝龙头”大涨28%,市值突破200亿元
- 长短视频平台“攻城夺地”:城市营销这块蛋糕怎么分?
- 买酒必看“真快乐”严选商家直播抢低价美酒五粮液直降400起
- 大厂集体“失速”,互联网行业无望重回高增长?
- 滴滴公开“挖掘方法、装置、服务器”专利
- 瑞银维持阿里巴巴-SW“买入”评级目标价175港元
- 拼多多申请“拼多多支付”商标获批
- 鸽王之王,NASA 宣布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发射推迟到 12 月 22 日:原因是火箭“手滑了”
- 哪吒汽车要上市,能否和“蔚小理”一战?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