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明确题干要求,比较内容上的异同,确定答题范围 。相同点在于两首诗必然都有景物描写,而是否只有景物描写,选取的意象是否相同,是否写同一时间、同一地方的景物,景物特征是否一致等则是需要进行比较的要素 。相比之下,两首诗描写的景物特征是相同的,但描写的并非同一时间、同一地方之景,且《春望》并非全部写景,还有关于诗人形象的描写 。
[原味翻译]
春天来了,汉寿城边野草丛生,那荒祠和古墓前面长满了荆榛 。田里的牧童烧着刍狗,路上的行人在观看墓前的石兽 。经过雷电轰击,高擎入天的华表已经半毁;由于积满灰尘,碑文仅可勉强辨认 。不知什么时候又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到那时,这里又会成为交通要道 。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9分)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
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句直写别离,”散””离””去”已带怨意,而一个”恨”字又点明本词的主题,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羁旅之恨 。
B.第三句描绘的是词人一步三回头、不忍离去的情态,”烟柳渐重重”,既写出了离愁的层层加深,也写出了离愁的”有形”情态,衬托出了词人心头的迷惘 。
C.四、五两句描绘的是作者眼中的惨淡画面 。”淡云”暗示词人心头的落寞,”孤雁”则是词人的化身,”寒日”显其心头之冷,充满了伤感 。这两句极写飘零之苦,是移情于景 。
D.上阕写的是离别前的情景,是实写 。下阕写的是词人想象离别后的情景,是虚写 。全词虚实结合,写尽羁旅之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
【答案】D
【解析】 D项,上阕写的是离别时和离别后的情景,而不是离别前的情景 。
10.这首词的下片与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相同之处,请结合两首词做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①两者都写了离人不堪离别之苦,借酒消愁,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 。②两首词都通过想象来虚写,都设想酒醒后的情景,突出离别后的孤独无依、凄苦难耐之感 。③两首词都采用意象”月”来渲染羁旅之愁,从而产生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④两首词都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景物描写来渲染羁旅之情 。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现手法的能力 。比较分析两首词的相同之处,考生需要考虑诗歌的各个方面,如意象、表现手法、抒情方式、思想情感等等 。本题从情感上看,都写离人不堪离别之苦,借酒浇愁,表达离愁别绪;从表现手法上看,都有虚写;从意象的角度看,都有”月”的意象;从抒情方式上看,都是借景抒情 。
[原味翻译]
喝完饯别酒,和亲友们挥手别去,一个人孤独西行;常常怨恨这飞絮飘蓬般四处流落的生活 。回首看到如烟似雾的杨柳渐渐遮断视线 。(往前看去,)风轻云淡,孤雁远征;寒日将落的傍晚,天空中呈现一片酡红 。今夜画船将停在什么地方?想来应该是在那潮平水落时,泊船岸边,感受一片朦胧月色 。到酒消人醒时,那种愁绪更加难以排遣了 。残灯明灭,孤枕难眠;五更时轻风起,暗浪拍船 。
六、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题目 。(9分)
新城①道中二首
苏 轼
其一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② 。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
- 饶娥碑原文及翻译 曹娥碑文内容及翻译
- 有文采典故的女孩名字 适合取名字的古诗词经典名句
- 北山移文典故 北山移文原文及翻译
- 囊萤映雪的典故主人公 囊萤映雪的主人公是谁
- 原文分享及解释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典故及情感
-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典故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故事寓意
- 勒石燕然的典故意义 燕然未勒归无计典故赏析
- 20个佛教经典故事 佛教经典故事大全
- 揭竿为旗的历史典故 揭竿而起的意思和典故
- 古有鸿雁传书的典故,鸿雁真能为诗人传达思乡之情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