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泡水喝有什么功效?

菊花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分为“贡菊”、“滁菊”、“怀菊”、“杭菊” 。按颜色则分为黄菊花和白菊花 。以花朵完整、颜色新鲜、气清香、少梗叶为佳 。性味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泡水喝具有清热解毒,散风清热,平肝明目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疮痈肿毒 。黄菊花多用于疏散风热,白菊花多用于清肝明目 。常用量为5~10克 。

菊花泡水喝有什么功效?

文章插图
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多种致病性杆菌及皮肤真菌均有抗菌作用;
2、对抗流感病毒、钩端螺旋体;
3、降压、缩短凝血时间;
4、解热、抗炎;
5、镇静作用;
6、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提高心肌耗氧量 。
1、菊花加枸杞子:枸杞子15克,菊花10克泡水,主治肝肾精血不足,眼睛干涩,视物昏花;
2、菊花加夏枯草:菊花10克,夏枯草15克水煎服,主治风热、肝火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3、菊花20克泡水,用治偏头痛;
菊花泡水喝有什么功效?

文章插图
1、气虚头痛不宜用;
2、外感风寒、脾胃虚寒不宜用;
3、若用水直接泡服建议用开水泡3分钟后再饮用,这样可避免病虫入侵体内,因不加硫磺后菊花容易虫蛀;
4、置于阴凉、干燥的地方进行保存;
5、若怀疑购买的菊花燻过硫磺,可置于烈日下暴晒2小时,可去除硫磺;
6、某些商家为了增重,会在菊花表面喷洒淀粉粒,购买时需谨慎挑选 。
(本答案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汪锦飘提供)
菊花属于菊科植物,主要生长在川泽和田野间 。其味甘、苦,性平微寒,归肝、肺经,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的作用 。《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药中上品,更有“药中圣贤”的美誉 。
菊花苦、平、无毒 。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 。久服利血气,轻身耐劳延年 。
——《本草纲目》
菊花品种繁多,可作为食用或药用的主要分为三种:白菊、黄菊、野菊花 。从颜色、味道、应用和功效方面都略有不同:
因黄菊、野菊味略苦,因此不常作为代茶饮 。而白菊味甘,泡茶清香可口,其品种繁多,常用来作为茶饮的主要有杭白菊、贡菊、胎菊、滁菊、亳菊等,有很高的养生价值 。
菊花绽放在秋季,性属金,金克木,而肝又属木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当用眼过度、生气、上火、头晕头痛的时候,容易耗伤肝血,导致肝火旺盛,从而上攻于头面部,主要表现为眼睛红肿热痛 。
白菊以养肝明目效佳著称,当眼睛干涩、红肿、痒痛,或是肝火大动导致头晕头痛时,可以常泡菊花水以清肝火 。
菊花归肺经,其花瓣形状发散,故而有清阳、宣散的特性,又因其性偏凉,疏风清热的效果很好 。
菊花味辛疏散,体轻达表,气清上浮,微寒清热,功能疏散肺经风热,但发散表邪之力不强 。常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每与性能功用相似的桑叶相须为用,并常配伍连翘、薄荷、桔梗等,如桑菊饮 。
——《温病条辩》
菊花常被应用于外界风热之邪气侵袭人体造成风热感冒,可缓解发热、头痛、咳嗽、口渴、咽喉疼痛等症状 。
菊花滋阴效果较好 。善于缓解因湿热瘀积导致经络不畅通 。常饮菊花,可将体表热邪散发出去,疏通经络,清除肺热 。
此外,菊花也有较好的泻火作用,适用于内有郁热、烦躁、发怒、口干、苔黄、小便黄赤的人群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