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无第一 , 这是大多数人的共识 , 不过人各有所好 , 有的人读到一首诗 , 心里喜欢得不得了 , 将其推为心中第一 , 这也是情理之中 。
而能被历代诗评家推崇 , 被很多人评为心中第一 , 必是诗中难得的精品 。
之前小楼精读过的《黄鹤楼》 , 就被宋人严羽、清人吴昌祺推为唐人七律第一 。不过 , 在小楼精读《黄鹤楼》那篇文章的评论中 , 很多朋友认为 , 七律第一 , 应该是杜甫的《登高》 。
确实 , 杜甫的《登高》也受到了历代诗评家的推崇 , 评价之高 , 较《黄鹤楼》有过之而无不及 。明代的著名诗评家胡应麟 , 就赞杜甫的《登高》为古今七律第一 , 清人杨伦《杜诗镜铨》中亦评:高浑一气 , 古今独步 , 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
杜甫的七律 , 如书法中的《兰亭序》 , 是无数后人不断学习的楷模 , 此诗算是楷模中的楷模了 。
那么 , 为会什么杜甫的《登高》会获得这么高的评价呢?
通释理解诗的意思 , 是欣赏古诗的基础 , 所以 , 照例小楼先通释全诗的意思 。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
【杜甫登高原文翻译 杜甫的《登高》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 , 潦倒新停浊酒杯 。
杜甫的这首《登高》 , 大约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 , 其时 , 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 , 但大乱虽止 , 小乱未息 , 藩镇割据、外敌入侵 , 唐朝的国势依然颓靡 。
安史之乱结束后 , 杜甫曾在其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写道:“青春作伴好还乡” , 但他的归乡之旅并没有成功 , 时势动乱 , 他又贫病交加 , 行至半途 , 杜甫就返回成都 , 投靠他的好友严武 。可惜 , 不久严武逝世 , 杜甫失去依托 , 他只得离开成都 , 四处漂泊 , 最后到了夔州 。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 , 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 , 登高临眺 , 百感交集 , 写下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
夔州峡口以风大闻名 , 故曰“风急” 。夔州多猿 , 《水经注》中称 , 猿鸣“空谷传响 , 哀转久绝” , 故曰:“猿啸哀” 。
渚(zhǔ) , 指水中的小洲 , 水中的小块陆地 。回 , 回旋飞舞 , 一说指鸟飞回巢 , 与诗人天涯漂泊无处归家形成对比 , 不过小楼觉得回旋飞舞更切合诗意 。
秋风劲急 , 天空高阔 , 猿鸣哀声不绝 。洲边江水清澈 , 沙砾洁白 , 飞鸟低回盘旋 。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小楼初读此句 , 自动脑补无数木头从天而降 , 极为震撼 , 但这里的“落木” , 不是落木头 , 而是落叶 。
那为什么这里要用“落木”而不用“落叶”呢?无边落叶萧萧下 , 从平仄对仗上来看完全没有问题 。
- 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翻译 桃花源诗翻译和原文
- 登岳阳楼记杜甫赏析 登岳阳楼杜甫原文及翻译
-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 伯牙绝弦原文及翻译
- 陈涉世家原文及字词解释 陈涉世家翻译及注解
- 浣溪沙苏轼原文注释及翻译 浣溪沙苏轼翻译及赏析
- 短歌行全文翻译及赏析 曹操短歌行原文及赏析
- 杞人忧天文言文朗读原文 杞人忧天文言文翻译及寓意
- 《离骚》全文原文及译文 离骚节选原文和翻译
- 徐志摩最美十首情诗 徐志摩的《邂逅》原文
- 苏秦悬梁刺股的故事 苏秦刺股的故事道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