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为什么有人经常说:做得越多,死得越快?( 三 )


(1)君子不器:管道思维
孔子曾讲:“君子不器” 。
释义:一个人在社会或职场中,千万不能陷入一种“标签化”和“技能化”的情境身份中,不能说别人一提起你,就说你是写作的,单一化的技能会限制一个人的职场发展前路 。
用管理学理论来讲,叫“管道思维”!即员工会在不自觉、无意识当中,让自己的思维和行为陷入一种“管道路径”中,很难“脱轨”,等于是“作茧自缚” 。看似每天在进步、在前行,但其实路径很窄 。
现实中,“做得越多”的员工,思维往往会放在具体的工作事项上,眼光只会盯着手头上被自己按照轻重缓急的性质排好的工作,几乎没有时间或是根本没有意识去思考自己的职场发展路径,更别说助力职场提拔和晋升的“社交圈子”,以及和领导相处的方式方法了 。
这个道理其实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干得越多的员工,为什么总是得不到晋升和提拔?
(2)思维和社交:零起点,无规划
做得越多的员工,往往注重实干,并不会在思考上用力 。
可以说,实干型员工的“思维和社交”,往往会陷入“停滞和倒退”的状态,在职场晋升、提拔、升迁上,没有丝毫“战略性”规划,整天关注和盯紧的就是“眼前”的事项和“手头”的工作 。
另外,整天苦干的员工,往往不会有多余时间去搞社交,而恰恰人脉资源又是职场人发展和提升的关键资源,交际能力则是晋升和提拔的重要技能,缺失了这两点,实干型员工几乎就不会有职场提拔的可能了 。
所以,在忙碌的工作节奏下,员工在职场的发展思维和交际能力提升上,如果用功不多,不注重“实用性”发展技能,几乎没有进步的空间了 。
(1)“聚光灯”:缺点被“放大化”
做得越多的员工,在职场中往往会被当做“焦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放在“聚光灯”下,没有任何可以掩饰不足或隐藏失误的可能性 。
而且,每个人还会拿着“放大镜”,睁大双眼用力观察你的细微举止,很想发现你的“失误和缺点” 。
目的有两个:一是想让你“当众出丑”,降低你在领导和同事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二是抬升自己,显示自己的能力在你之上,想获得领导的认可和欣赏 。
(2)“成绩不抵失误”:一个错误需要十件事情弥补
为什么职场新人尤为重视自己在领导和同事心目中的“形象和印象“,就是因为想通过自己的”谨小慎微”来避免自己犯错、出现失误 。
那到底职场新人都害怕什么?就是因为“一个错误需要十件事情来弥补”的道理!
职场人都知道一个现实:干得越多,错得越多,似乎就是一个职场怪圈,很难逃脱出来 。因此,在领导的认知和印象中,员工如果在关键事情上犯错了,那么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对这名员工都不会有好印象,更别提重用了 。
对员工来讲,要想挽回自己在领导和同事们心中以前的形象,可能就需要兢兢业业做10件事情来弥补之前犯1个错误的代价,因为只有做到10件事情,才会稍微有所反馈,这是职场经验,含糊不得 。
(1)枪打出头鸟:穿小鞋
做得越多的员工,在被当做焦点后,就会有“树大招风”的危险,无形之中会招致同事们在背后的暗暗“嫉妒”,会时刻“防范”你的行为,甚至是“穿小鞋”,目的是拉低你的形象、弱化你的能力、减小你的成绩 。
职场人都懂得“枪打出头鸟”的道理,都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后果,但是当领导重用你时,给你分派工作,员工似乎没有拒绝的理由和借口,硬着头皮也要接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