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与华为在国际地位 华为与思科相比有哪些差距?( 三 )


我相信思科的大部分员工会相信钱伯斯的“狂言”:做因特网时代的领导者,大部分的思科员工也在为此不懈地努力 。但华为能够回答十年后自己的未来是什么吗?任正非不停强调“华为的危机,萎缩、破产一定会到来”,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员工增加对华为未来发展的信心?
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对比思科与华为的差距能够再次帮助我们重温几个基本的问题:为什么繁荣不等于持续?为什么一个伟大的公司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不会遇到困难或挑战,恰好相反,是它们有能力化解这些困难或挑战?在繁荣或危机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支撑公司的持续?
思科越来越惧怕华为
长期以来,思科一直把华为作为挑战其垄断地位的最大威胁,而且从不隐瞒并高调宣传,十年前的诉讼并没有致华为于死地,十年后的这次调查,无非是借助政府和总统大选,发起的有一次打压华为的活动 。华为的创新,开放,活力和成长,使思科不得不使用非商业的力量,来遏制华为 。
与其说华为涉嫌威胁到美国通信国家安全,不如说是华为直接威胁到思科的商业利益安全 。美国发起的调查表明:思科越来越惧怕华为,思科越来越恐惧竞争,思科越来越走向封闭,思科越来越变得傲慢,思科越来越背叛其价值观 。
您认为这一调查结果对华为影响大吗?进军不了美国市场,对华为影响有多大?
这种影响份正向的和负向的之分 。正向的:第一,如十年前思科起诉华为是高层领导的判断:“思科通过全球媒体,甚至头版头条,‘宣传’了华为,使用户知道了一个能与思科能竞争、并且对思科有威胁的公司,这就是华为这样一个不知名的公司,这是用多少广告都做不到的 。”第二,使客户对两家公司的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比较和理解 。如华为广告词“华为不仅仅是世界500强……”
让美国人民和企业能够分享创新的优质、低成本和高效的产品和服务,是华为的长期追求 。华为进军美国市场的决心一直未变,而且愈挫愈强 。全面进军美国市场,只是时间问题,华为已经坚持了十年,未来不需要再等待十年了 。
有很多国内媒体评论,美国是担心华为的崛起,您怎么看?华为目前已经是第二大通信运营商了,多久可以做到第一?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担心任何与美国企业可以直接竞争的国外企业,并使用各种手段予以压制 。钱伯斯有着浓重的“中国情结”,年轻时在王安电脑任职的8年时间,他曾说,如果不是一个美国人,他最愿意做一个中国人 。正因为如此,钱伯斯对中国企业的潜力和可能产生的威胁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十年前,在华为对思科的威胁刚露出苗头时,思科就果断拿起知识产权的武器,将华为挡在美国市场之外 。
据我了解,2012年上半年华为已经是世界第一通讯设备制造商了 。
您怎么看待华为的发展路线?哪几个阶段性的关键节点转变,您认为比较重要?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核心价值观不动摇 。
从创立到97年,华为处于野蛮生长阶段,核心是活下去,同时在探索成长发展之路;97年——05年左右,全面引进世界级的管理体系,强化华为的核心竞争力;05年之后,逐步由国际化向全球化发展 。
您认为华为崛起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
长期地坚持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哲学不动摇 。坚持自我批判,坚持开放、妥协、灰度和均衡的经营管理原则;坚持在商言商,坚持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聚焦,拒绝机会主义 。
华为每年投入相当资金用于研发,您认为技术研发的大比重对华为的崛起起了多大作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