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计划而不是情绪来安排活动
当我们抑郁的时候,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什么也不做 。当一个人抑郁的时候,如果减少活动,那么他想做的事情必定会更少,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不仅动机和能量会很低,而且会面临更多的生活压力 。
行为激活,要求人们尝试着根据目标决定行动,而不是任由心情来做决定 。去参加那些以前觉得快乐或富有成就感的活动,去解决一些问题 。这样随着时间推移,情绪就能逐步得到改善,生活的压力就会减少 。行为激活的核心就是开始行动,即便心情和动机缺乏也要去做,不要等到心情好了才去做这件事情 。
从小处着手,改变就更容易
改变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很难 。对一个抑郁的人更难,特别是伴随着无望感和无力感,改变行为就成了巨大的挑战 。行为激活是通过帮助来访者采取渐进式行动来获得改变,将行为按照难度级别,根据患者情况,逐步开始小的改变,当他行动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形成大的改变 。
如果你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并主动配合医生和咨询师,还是可以治好的 。亦或者你只是有抑郁,焦虑情绪,还没有达到抑郁症,焦虑症的地步 。建议最好是先到医院测量,确诊,然后再根据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配合 。
很多名人都得过抑郁症或者焦虑症 。比如“林肯、罗斯福、丘吉尔、希茜公主、戴安娜、牛顿、达尔文、托尔斯泰、爱因斯坦、憨豆先生等人都曾患过抑郁症 。心理学大咖武志红老师也得过抑郁症 。
所以,得了抑郁症,焦虑症并不代表这辈子就完了 。
图片来自网络 侵权请告知
可能之前你听到过很多关于抑郁症或焦虑症的负面的报道或干脆就是不实的谣言,但对于抑郁症患者能恢复到什么程度,我想一定是治疗抑郁症的精神科医生最了解,因为这本身就是我的日常工作之一 。
先要告诉你,抑郁症当然可以康复,而且如果治疗及时,缓解期坚持遵医嘱规范服药,首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是有50%可以达到今后不再复发的程度的 。可能有人要说,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太少了,可在我这名医生看来并不少,而且大部分反复发作的抑郁症患者,很有可能是没有满足前提条件:
发现抑郁症后不要观望,更不要首先去尝试自我调整,因为非医学人士根本没有医学知识去支撑正确判断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分级,也没有医学知识去分辨什么情况可以自我调整,什么情况要服药治疗 。
关于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我觉得起码我们不应该先入为主的去放大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担忧,这样只能加重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无助与绝望会一步一步的拖垮患者的治疗信心 。
比如网上有很多非医学人士在从各种自己认为很正确的角度去解读抑郁症,可抑郁症毕竟是世卫组织认定的世界第二大疾病,他们真的不懂 。所以不要随意听从别人的所谓经验,他说的不一定对,更不一定适合你,而你,拖不起 。
真正的抑郁症治疗是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而且服药的时间不可能按照真正存续的时间,并不是说抑郁症状都完全消失了就可以停药,要按照医生规范的服药计划去维持治疗,才能尽可能的减少抑郁症复发的几率 。
一般首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在症状完全消失后,需要维持药物治疗6-8个月(维持剂量非治疗剂量) 。
第二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需要在症状完全消失后,维持药物治疗2-3年 。
三次以上的多次发作抑郁症患者原则上建议常期服药控制复发 。但如果多年不复发,也可以视情况尝试减少药物剂量,甚至停药 。
- 可以长期吃什么东西养生
- 宝宝吃炒鸡肝怎么做好吃
- 做肉夹馍的方法
- 大广高速从哪里到哪里
- 表示越来越多的词语
- 快手二字昵称
- 紫苏叶煮粥方法
- 新世界剧情深度解析
- 过敏性皮肤用什么化妆品
- 如懿传贵妃什么时候下线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