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喝什么酒能体现出身份来?


古代喝什么酒能体现出身份来?

文章插图
(汉代酒宴石刻)
古代喝什么酒能体现身份?
那要看这个“古代”,指的是什么时候 。
当然,还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喝得起酒,杜甫诗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古时候喝不起酒的,还是大有人在的 。
国际上有一个著名学者,叫帕特里克.麦戈文,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考古学教授 。他大概对葡萄酒情有独钟,研究后认为,中国的距今9000年的贾湖遗址中,存有葡萄酒的遗存 。不少中国学者不很赞成,说葡萄不产于中国,这么早传入中国的可能性不大 。
但在距今6500-5000年的时候,中国肯定已经有成熟的酿酒技术了 。因为,在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出土了成套的器具,如大口尊、沥酒漏缸、接酒盆、成酒瓮等等 。
史籍中,记载了一些夏代的“酒事”信息,如《孟子.离娄下》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等,也出土了若干与夏的时代吻合的酒具 。但毕竟证物不足,且不多论 。
殷商是个好酒的朝代,这既有甲骨卜辞的证据,又有出土文物的证明 。《韩非子》和《史记》都说,殷纣王搞“酒池肉林”,尽管夸张,大约也算个旁证 。
(年代与夏吻合的青铜酒器)
商代史研究学者认为,殷商的酒,主要有五种酒共十多个品类 。
五种酒是——酒、醴、鬯、果酒、药酒 。
“酒”,甲骨文的“酒”字,从酉从彡,酉是大口容器,彡表酒液 。泛指粮食白酒,主要以粟酿制 。
“醴”,甲骨文从酉从束,应该表示以“束茅”过滤 。是相当于现在江南用糯米酿制的“酒酿”,《说文》笺云:“味至薄”,就是酒精含量极低 。
(殷商酒器)
“鬯”,甲骨文有此字,是用黍酿制的高档酒,分黑黍鬯和郁鬯,后一种添加香草制成 。
“果酒”,殷商遗址出土证明,此类酒当以桃、李、枣等水果酿成 。因这些水果含糖量不高,此种酒的酒精含量也应该相当低 。
“药酒”,在发现的殷商酒作坊遗址中,有不少成罐的草木樨和大麻子等制酒原料 。草木樨有清热解毒功效;大麻子则有润肠、祛风、活血等功能 。学者们推断,当时应该掌握了这些药酒的作用 。
殷商时期,能体现身份的酒,肯定是“鬯”了 。卜辞中记载,商王手下,有专管酿制此种酒的官员,称“鬯小臣”;祭祀天帝和先祖,亦多用“鬯”酒;还有方国进贡的记载 。
(殷商酒器)
西周建立之初,认真总结了殷商酗酒亡国的教训 。
康叔封于殷商故地卫,周公特意写了《酒诰》,戒示一定不要重蹈覆辙 。
他说:德业完美的父亲文王,开始君临西方的时候,就告诫许多属国和官吏,包括一切副长官和办事人员,他早早晚晚不断地讲:“禁止喝酒呀!上天降下的命令,从我的元年起,我们的臣民要过一种全新的生活!”
周公还讲了很多 。总之,西周是禁酒的 。
但是,所谓禁酒,也网开一面,就是祭祀、养老、奉宾可以喝酒 。为了加强管理,周官中,设“酒正”一职,“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 。
西周之酒,依据酒体颜色、酒液颜色、酝酿时间、酒事用途分若干种酒,但大体分为“清”“白”两类 。
“清”酒,酿造时间较长,酒液清澈;“白”酒,则制酒时间较短,酒液浑浊,相当于汉代所称“浊酒” 。
酒的品级,西周有“五齐”之说,即酒之清澈度的五个级别 。
这大约也体现了从天子到士大夫不同阶层用酒的严格区别 。
(西周酒器)
除此之外,西周仍然保留了商代的“鬯”酒,工艺上更为严格,但并无创新 。这与西周禁酒大有关系 。总体上,西周用酒量,大大低于殷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