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蜀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入蜀记翻译及原文( 四 )


▌ ”昭觉八景“之”经楼积翠“插画 , 见光绪《重修昭觉寺志》 , 光绪二十二年(1896)刊刻本
“看脚下”的圆悟克勤三佛在五祖时 , 尝于一亭上夜话 , 归方丈 , 灯已灭 。五祖乃于暗中曰:各人下转语 。佛鉴对曰:彩凤舞丹霄 。佛眼曰:铁蛇横古路 。佛果云:看脚下 。五祖云:灭吾宗者 , 乃克勤尔 。
这个由徒弟大慧宗杲(1089-1163)讲述的关于师父圆悟克勤的故事 , 见于《宗门武库》和《五家正宗赞》 。一天晚上 , 被后世称为“三佛”的克勤、慧勤、清远三位弟子 , 陪同师父五祖法演在山亭上说话 。后来 , 到了该回去的时候 , 灯油烧完了 。随时不忘了考察他们的师父在黑暗中说:“你们三人各自就此情形说一转语 , 让我看看你们的理解如何?”慧勤说:“现在好比五彩的凤凰 , 在青天上翱翔 。”清远说:“这时好像一条铁石般的巨蟒 , 横在古道之上 。”克勤说:“看脚下就是了 。”黑暗中 , 一位叫克勤的青年 , 眼睛炯炯闪亮 。一个缥缈于云端 , 一个拘泥于古道 , 一个回到当下自身的脚下 。在他一步一步远行中 , 地上的萤火虫 , 天上的星星 , 都一一为之消隐 , 而有谁在为他提着一盏灯笼 , 是他自己 。师父五祖法演听了 , 激动地说:“能够光大我们禅宗法门的人 , 是克勤啊 。”
崇宁年间 , 因为母亲的召唤 , 刚过不惑之年的克勤 , 第一次回到了四川成都 , “崇宁中还里省亲 , 四众迓拜 。成都帅翰林郭公知章请开法六祖 , 更昭觉 。”宋徽宗还专敕其开堂 。值得一提的是 , 克勤也曾是惟胜真觉的徒弟 , 和纯白可谓师兄弟 。
▌ 清释中恂、罗用霖编《重修昭觉寺志》载“昭觉全图” , 光绪二十二年(1896)刊刻本
从纯白时代起 , 昭觉寺就步入了国家寺庙“十方丛林” , 但在克勤第一次住持昭觉寺之前时 , 即昭觉在纯白圆寂之后 , 曾经短时间被后任者更名六祖寺 。克勤住持昭觉 , 似乎做的第一件事 , 就是重新把名字改了回来 。作为十方丛林的昭觉寺 , 在宋徽宗亲自敕住持克勤开堂且两次住持 , 并因其“度弟子五百人 , 嗣法得眼领袖诸方者百余人 , 方据大丛林 , 领众说法 , 为后学标表 , 可谓盛矣” , 确定了其在禅宗临济宗中的显赫地位 。
克勤第一次住持昭觉寺 , 于“政和间谢事 , 复出峡南游” , 明僧明河撰《补续高僧传》则说其 , “更昭觉凡八年 。”大约八年后 , 克勤再一次出川南游 , 并留居湖南澧州夹山灵泉院 。在这里 , 他完成了禅宗史上著名的与慧能的《坛经》匹敌的“宗门第一书”《碧岩录》 。
《碧岩录》是克勤依据川籍的另一位高僧、禅宗青原下九世云门宗雪窦重显(980-1052)的《颂古百则》加以评唱 , 又经过其随听弟子记录整理 , 在其生前就已结集出版 。《碧岩录》是自崇宁(1102-1106)年间克勤住持成都昭觉寺时至政和年间(1111-1117)住持夹山灵泉院及湘西道林寺的十数年中 , 为门人所开示的《颂古百则》的讲义 。至于“碧岩录”的书名 , 因其所居夹山灵泉院由唐代善会禅师(805-881)所创 , 《景德传灯录》卷一五载《澧州夹山善会禅师》有言:“问:如何是夹山境?师曰:猿抱子归青嶂里 , 鸟衔花落碧岩前 。”夹山因此别名“碧岩” , 书名亦当源于此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