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蜀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入蜀记翻译及原文( 五 )


今人一直有圆悟克勤遗有一件“茶禅一味”墨宝于日本大德寺之说 , 并与一休和尚有关 。然而据陈香白考证 , 其实这种说法完全是空穴来风 , 以讹传讹 。“我去大德寺 。……我坐火车干线非常快地到了那儿 , 通过翻译问当地的住持 , 是不是有高僧写过‘茶禅一味’、能不能让我观赏一下?他懵了 , 说我在这里当住持 , 从来没有听过这件事 , 也没见过‘茶禅一味’的书法 。”
▌ 1124年(宣和六年) , 圆悟克勤给徒弟虎丘绍隆写了一份信 , 即著名的圆悟印可状 , 今存日本
▌ 虽然遭到了弟子大慧宗杲的痛心毁板 , 但到了元大德四年(1300) , 嵎中张炜就着手对《碧岩录》予以重新雕板 , 大概至延佑四年(1317) , 完成了新刻 。图为日本国立图书馆和东京图书馆分别收藏的《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覆元本的两个版本 , 分别为妙心禅寺刊本和瑞龙禅寺刊本圆悟克勤的确讲了一些关于茶的句子 , 如《碧岩录》卷第三讲到的公案“赵州‘吃茶去’” , 卷第八说到的“但随时自在 , 遇茶吃茶 , 遇饭吃饭” ,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有“脱却情尘意想 , 放教身心 , 空劳劳地于一切时遇茶吃茶、遇饭吃饭” , “遇饭吃饭 , 不知是饭;遇茶吃茶 , 不知是茶” , “遇饭吃饭 , 遇茶吃茶 , 终日只守闲闲地 , 盖他胸中无许多波吒计校 。所以道 , 心若无事 , 万法一如 , 无得无失 , 终日只履践此一片田地 。凡有来问 , 只将此事截断 。所以道 , 见须实见 , 悟须实悟” 。
“茶禅一味”书法作品虽是子虚乌有 , 但日本存有克勤写给弟子绍隆的两封书信真迹 , 倒是不争的事实 。在信中 , 师父对徒儿仿佛慈父一般 , 深情款款 。在昭觉寺 , 圆悟还有一个学生 , 两人的感情 , 也是非常特别 。这位学生就是昭觉道祖首座:“初见圆悟 , 于‘即心是佛’语下发明 。久之 , 悟命分座 。一日为众入室 , 余二十许人 。师忽问曰:‘生死到来 , 如何回避?’僧无对 。师掷下拂子 , 奄然而逝 。众皆愕眙 , 亟以闻悟 。悟至 , 召曰:‘祖首座 。’师张目视之 。悟曰:‘抖擞精神透关去 。’师点头 , 竟尔趋寂 。”心爱的弟子道祖首座奄然而逝之后 , 听见师父叫他 , 他依然睁开眼来 , 望着老师 。师父对他说 , 你抖擞精神去寻找你想去的地方吧 , 他听话地点点头 , “竟尔趋寂” , 只留下老师眼里的一滴湿润 。
一代高僧圆悟克勤于1135年圆寂 , “绍兴五年八月己酉 , 示微恙 。趺坐书偈遗众 , 投笔而逝 。荼毗舌齿不坏 , 设利五色无数 。塔于昭觉寺之侧 , 谥真觉禅师 。”入寂前 , 其书偈曰:“已彻无功 , 不必留颂 , 聊尔应缘 , 珍重珍重!”他生前曾上堂说:“五月山房冷似冰 。”没有多少人能够懂得他的话 , 抑或 , 也没多少人懂得他的《碧岩录》 , 但在一杯盖碗的氤氲中 , 成都人风雨无阻地懂得了 , 好好生生喝一口茶 。
▌ 清代早期重兴昭觉寺的丈雪通醉的墨宝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