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滑稽列传注释 滑稽列传全文翻译与注释( 五 )


点评:西门豹一通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假戏真做把乡众吓得不轻,任期内彻底根治了当地人殉的陋习 。《史记》大篇幅记载西门豹破陋习的事迹其实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封建陋习带来的社会性危害,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和政权稳定 。而专门记录远离汉时代在战国时代的西门豹,也是别有用心的提醒 。
6、原文释意: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 。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 。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 。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 。”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 。十二渠经绝驰道,到汉之立,而长吏以为十二渠桥绝驰道,相比近,不可 。欲合渠水,且至驰道合三渠为一桥 。邺民人父老不肯听长吏,以为西门君所为也,贤君之法式不可更也 。长吏终听置之 。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
河伯事件结束后,西门豹征调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引漳河水灌溉,农田都得到灌溉 。但是在工程初期,老百姓多少有些抱怨,不太积极 。西门豹说:“老百姓可以同他们安享其成,却不可以同他们谋划事业 。现在的老百姓虽然怨我给他们带来了苦恼,但百年之后让乡亲父老想想我现在的话 。”直到现在邺县仍因该十二条渠道得益,百姓因此富裕起来 。到了汉朝地方官吏认为十二条河道已经不合时宜了,想把三渠合一,只架一桥 。邺地百姓不肯听官吏的话,认为这事是西门豹规划的,贤人立下的法度不得更改 。地方官吏最终听取了百姓的意见,放弃修整 。所以西门豹为邺县令,名扬天下,恩泽流芳百世,难道能说他不是贤大夫吗?
点评:西门豹传的记载可能另有深意隐喻,具体可能跟西汉中后期的社会环境有关,具体需要另外研究 。因为西门豹并不像原先《滑稽列传》记载的那些世故滑头,巧舌如簧 。而是比较刚正不阿,不畏豪强,不求短暂的名利而愿意为百姓谋求长远利益的事 。西门豹的事迹按情况不应该归到《滑稽列传》里
7、原文释意:“传曰:“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 。”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 。”
古书上说:“子产治理郑国,百姓不能欺骗他;子贱治理单父,百姓不忍心欺骗他;西门豹治理邺县,百姓不敢欺骗他 。”他们三个人的才能,谁最高明呢?研究治道的人,当会分辨出来 。
点评:作为《滑稽列传》的最后收尾,这句话我觉得是有点进谏的味道 。但我感觉出现在《滑稽列传》里并不妥,根据前三篇司马迁亲录的故事里《滑稽列传》的定位并不是严肃题材,而是展示历史上一些非正统人才的奇人轶事,让后人认识他们的才思敏捷和为人处世 。
到此,《史记.滑稽列传》所有人物解读完毕,感谢大家阅读,欢迎关注、点赞、打赏、留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