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橘子对身体有何好处?( 三 )



还有人在吃橘子时,常常把橘瓣上的那层白色网状物扔掉,而这东西恰恰是一件宝贝哦,《本草求原》说它能“通经络,舒气,化痰,燥胃去秽,和血脉”,《本草纲目拾遗》说它能“通经络滞气、脉胀,驱皮里膜外积痰,活血”,然后它会潇洒的告诉你,“别问我是谁,请叫我橘络” 。然而,橘络也有一个经典的食疗方,那就是橘络炖蹄筋,取橘络15克,红花6克,猪蹄筋300克,料酒10毫升,盐、姜各4克,味精、胡椒粉各2克,葱8克,香油25毫升 。先将猪蹄筋用温水发涨,切成4厘米长的段;橘络、红花择去杂质;姜、葱洗净,姜切片、葱切段;备用 。再将猪蹄筋、料酒、姜、葱同放炖锅内,加入水,置武火上烧沸,转为文火炖50分钟,加入红花、橘络煮沸,调入食盐、胡椒粉、香油即成 。每日1次,适量食用 。具有化淤,通络的功效,适用于淤阻心络型冠心病患者食用,但便溏者忌食 。

在吃橘子的时候,有的橘子里有核仁,然而这种核仁也是一种不错的药材,中医称之为橘核,味辛性平,归肝肾二经,具有理气,散结,止痛等功效 。尤其是对于小肠疝气、睾丸肿痛、乳痈肿痛、腰痛等疾病有良好的效果 。

通常我们所食用的橘子是熟果,如果尚未成熟的果实外皮或者幼果,其实也是一味药材,中医称之为青皮 。其性温味苦辛,具有疏肝破气、散结消痰的功效,力量要比橘皮强,常用于治疗肝郁气滞所致的胸胁胀满、胃脘胀闷、疝气、食积、乳房作胀或结块等症 。
综上所述,可见橘子可真是浑身是宝 。就连橘子的树叶也是一种药材 。相传西汉文帝时,有一个叫苏耽的人,笃好神仙养生之术,人们称他为“苏仙”,在他得道成仙之际,他对他的母亲说:“明年天下会发生一场大的瘟疫,咱院子里的井水和橘树能够治疗 。如果有患病的人,给他一升井水,一片橘叶,煎汤饮服,立可痊愈 。”第二年,果真天下瘟疫大行,求井水橘叶者,远至千里;饮井水橘叶者,也即刻痊愈 。等瘟疫过后,人们就看到有一条龙从井里飞腾而起,直冲云霄,于是人们就认定蟠龙乃苏耽所化,以救万民 。从此,“龙蟠橘井”便成为了一个经典掌故,“橘井”一词也慢慢演化为中医药的代名词了 。其实橘叶的确是一味良药,正如《本草经疏》所说,橘叶“能散阳明、厥阴经滞气,妇人妒乳、内外吹、乳岩、乳痈,用之皆效,以诸证皆二经所生之病也”,“此药其味苦涩,其气辛香,共性温散 。凡病血结气结,痰涎火逆,病为胁痛,为乳痈,为脚气,为肿毒,为胸膈逆气等疾,或捣汁饮,或取渣敷贴,无不应手获效”(《本草汇言》) 。
很多人会把剥开的橘子皮随手扔掉,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扔掉的橘皮也是一味良药 。由于橘皮放的越久,效果越好,所以又称之为陈皮 。中医认为,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等作用;适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胸闷气短,咳嗽痰多等症;一般用量为3~9g 。
如果把橘里的内白部分去掉的话,通常称之为橘红,它的辛苦之味比较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祛湿化痰,尤其是痰多壅肺的时候,效果颇佳 。中医认为,橘红味辛、苦,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宽中,燥湿化痰等作用;适用于咳嗽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等症;一般用量为3~9g 。


很多人在吃橘子的时候,往往会把橘瓤上面的白色网状丝络扔掉,殊不知扔掉的这个东西叫“橘络”,也是一味良药 。中医认为,橘络味甘、苦性平;归肝、肺经;具有行气通络,化痰止咳等作用;适用于痰滞经络之胸痛、咳嗽、痰多等症;一般用量为3~5g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