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产地两毛、超市1.5元,怎么能让菜农和市民共同享实惠?

你的这个想法特别好 。既让农民增加收入又让消费者得到实惠这应该是很多普通老百姓的愿景 。这是个双赢的局面 。
我曾经也思考过这个问题 。因为我家是种柑橘的,我的家乡全都是种柑橘的 。我们种的柑橘包括人工采摘费才卖五毛到一块钱一斤不等 。到市场销售至少也要四五块钱一斤 。结果消费者没得到实惠,我们果农也没赚到钱 。
几乎所有的农副产品都存在这个问题 。我们经常在新闻上会看到某个地方的水果滞销甚至果农用来扔掉,而其他地方的消费者却吃不起 。值得高兴的是这个问题正在慢慢的得到解决 。解决的办法就是利用自媒体电商、社交电商等新的销售方式把农产品直接从农民—快递—消费者 。去掉了其他中间环节 。只有这样农民和市民才能共享实惠 。现在有些农民在抖音、头条上直播卖蜂蜜、苹果等等,做的还不错 。
不过由于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电商、网络等知识欠缺,再加上部分农副产品不利于长途运输或者物流成本高,电商在农村普及还需要不少时间 。
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可以关注我 。谢谢!
白菜是大家冬日的一个长源菜,也因为白菜价位偏低,大家也将价位低廉的商品称之为“白菜价”,不过白菜虽说在产地价位低廉,在城市却真的不见得廉价 。尤其是以今年疫情冲击的大环境之下 。本村冷库入冬之际所存储的大白菜价位仅仅每斤1.5,两毛都不到,可是最近出库的价位竟然高达每斤8毛,而如今城市中的白菜价位已经普遍超过2元 。当然农村产地白菜价位还是要低不少的,大约在6毛的样子 。

白菜产地两毛、超市1.5元,怎么能让菜农和市民共同享实惠?

文章插图
在这里不少网友可能会疑惑,为何产地如此低廉的价位,进入城市之后摇身一变,就价位翻翻了呢?其实这没什么可奇怪的,因为城市中白菜的价位再高,同农民也没有什么关系,而产地的农民也难以从中享受到什么更高的利益 。
真正能赚钱的其实是中间商,当然了中间商也并非什么事都没做的空手套白狼,中间商要负责将这些白菜从产地运输到城市,而且还要负责销售出去 。其中他们也承担了诸多的风险,比如说运输到城市之后,甚至还不足运输成本,由于运输造成的诸多损失,中间的折损,比如说在农村收购的时候都是带绿叶子,而城市中的人在购买大白菜的时候恨不得将外层没有发白的绿色白菜叶子剥掉一层再剥掉一层 。这个折算其实都是中间商的成本 。
白菜产地两毛、超市1.5元,怎么能让菜农和市民共同享实惠?

文章插图
科学兴农认为,大家也不要奇怪当前中间商赚钱的现实,人家赚钱自然也是付出了的,而且中间商也并不是每年都能够赚钱,比如老家这边大蒜的收购商,有时候大赚,有时候大亏 。这中间的风险恐怕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
科学兴农认为在当前这种收储制度没有打破之前,产地农民与城市消费者是无法从中无法享受到任何实惠的 。只有敢于打破当前的这种产销模式,才能够有望惠及双方,那就是去掉中间商,有句广告说的好,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直销!
白菜产地两毛、超市1.5元,怎么能让菜农和市民共同享实惠?

文章插图
科学兴农认为可以采取城市定点超市与产地农民订购产销协议,并签订协议价,这样农民得到实惠的同时,消费者也能够从中得到实惠,另外农民方面也可以参考当前电商下乡的模式,将蔬菜直接销售到消费者手中,一举两得 。
对于题主所说的白菜产地的价格是两毛钱,在这里可以说应该是白菜质量不是太好,现在普遍的价格有所上涨,毕竟现在的白菜的存量不是太多了 。因为天气已经变冷,而且整个冬天也已经过去了,并且现在白菜由于外层去掉的比较多,现在产地的白菜价格上升到了6~7毛钱一斤,在年前小雪前后白菜的价格在两毛钱一斤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