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菊花是常用中药 。应用历史悠久,驰誉国内外 。菊的品种较多,经过历代医家实践 , 诚如元·;吴瑞所说:“花大而香者甘菊;黄小而黄者为黄菊;黄小而气恶者为野菊 。”与今药用菊完全一致 。本品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功能 。为菊科植物菊Cyrysanthemummori folium Ramat.的头状花序 。由于产地不同、加工方法不同从而形成多种品种和规格 。为世人所称道 。如毫菊、滁菊、杭菊、怀菊为我国四大药用名菊即是显例 。
【生长环境】菊花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气候 , 能耐寒,但不耐旱 。药用菊多栽培于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 气候湿润的平原 。亦有栽培于肥沃、湿润的缓坡地 。
【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选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质壤土 。涝洼、重盐碱地不宜栽种 。选好地后,每667平方米施圈肥4000~5000千克,捣细撒于地面,深耕20厘米,使土壤混合均匀,耙细整平,依栽培方法做成不同宽度的平畦 。
2、种植方法:菊花繁殖主要有扦插、分株、压条3种繁殖方法 。
(1)扦插繁殖:一般谷雨前后,从越冬宿根发出的新苗中剪取枝条,进行第1次扦插 。芒种前后,再从第1次扦插获得的新株上 , 剪枝条进行第2次扦插 , 苗龄掌握30~35天 , 然后移植大田 。第1次扦插株行距各12厘米,第2次扦插株行距各8厘米 。插好以后,随即浇水,保持苗床经常湿润 。插后20天已经生根成活 , 并用清水粪浇1次 。毫菊多用此法 。
移植应选阴天或晴天进行,雨天移栽容易死苗 。种植密度根据定植时间的早晚而有所不同 。定植早、株行距40厘米见方;定植迟,30厘米见方,每穴栽1株秧苗 。栽后,随即浇1次稀薄粪水 。
(2)分株繁殖:在菊花收获时,选择植株健壮、发育良好开花多,无病虫害的植株,剪去上枝留根部 , 用草泥灰或毛灰覆盖于上面,在第2年开春抽芽前,浇水粪尿1次,每667平方米200~300千克,使抽出的幼苗壮旺,便于分株 。
谷雨前后,选择晴天,将苗拔起,割掉苗头,从根茎处用刀纵向劈开 , 每株留2~3个芽,立即栽种 。移植时间最迟不超过5月中旬 。
(3)压条繁殖:近来安徽、浙江等地,进行菊花压条试验,取得成功 。现已逐步推广 。可提高土地利用率30%~40%,压条的菊花,枝条节节生根吸收营养 , 减少了菊花因病虫害而引起的死亡 。
压条最好在阴雨天进行,并适时施肥 。压条分为2次:第1次在小暑前后,先把菊花枝条掀倒,每隔10厘米用湿泥揿实,打去梢头,使其叶腋处抽出新枝 。第2次在大暑前后 , 7月底或8月初,把新抽出的枝条压倒,方法用第1次 , 并追施入粪尿1次,在处暑打顶 。
【栽培管理】
1、施肥:菊花根系发达,为喜肥作物 。移栽前期,要控制水肥,使地上部分生长缓慢,否则,枝叶过于茂盛,易发病虫害 。中后期追肥 , 可促进后期发棵、花枝多、结蕾多、产量高 。一般追肥3次 。第1次移栽幼苗成活开始生长时,每667平方米施清淡人畜粪水1000千克左右或尿素1千克;第2次植株开始分株时每667平方米施入畜粪水1500~2000千克或腐熟菜饼50千克,促进菊苗生长,多分花枝;第3次在寒露前后,即菊刚现蕾时,重施1次较浓的人畜粪水1500~2000千克或尿素15千克及过磷酸钙25~30千克 , 促进多结蕾开花 。施肥时注意不要沾在叶上,以免灼伤菊株 。
2、中耕除草:雨后转晴,土壤板结,杂草丛生时应及时松土除草 。一般应每隔2个月中耕除草1次,宜浅松表土3~4厘米 , 避免伤根 。在第1次中耕时,应当把缺苗补齐 , 雨后中耕 , 应同时培土,防止倒伏 。
- 薏苡仁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枸杞子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益智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阳春砂仁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牛蒡子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黄精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白前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沙苑子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太子参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细辛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