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概述】栀子为常用中药材 。《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原名卮(卮乃古代盛酒的一种容器,形似栀子,故名卮) 。为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佳品 。并可用作天然色素原料,其用途潜力很大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成熟果实 。家种野生均有 。主产湖南 , 江西 , 福建,湖北,四川等省 。此外,广东,广西 , 云南,贵州,江苏,浙江等地亦有分布 。
【生长环境】栀子一般散生在低山丘陵 , 常与落叶灌木林、山冈矮林、灌木草丛、山地草垫灌木丛等植被混交生长 。要求光照充足、温暖湿润、土层深厚肥沃的生长条件 。具有喜光、怕严寒的生长特性 。
【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1)育苗地:选择排灌方便、土层较深、疏松肥沃的冲积土或黑泥土作苗床 。每667平方米施入厩肥2000~4000千克,钙磷肥50千克 。深翻土地30厘米,耙细整平后做成高约40厘米,宽1~1.2米的高畦 。
(2)园林地:选择有水源、排灌方便、坐北朝南或东西向的向阳缓坡、丘岗或山的中下部和平原荒地 。于定植前进行全垦,然后按株行距1~1.5米挖穴 , 穴径和穴深均约30厘米 。每穴施腐熟基肥4千克左右,与土拌匀,待栽 。
2、种植方法:
(1)种子繁殖:选用优良的栀子种子作种 。如湘产、赣产栀子良种,一般以色红、皮薄、子粒饱满、无病虫害的中型栀子果实为种 。育出苗后植株健壮,主枝开阔、叶色浓绿、果实大而饱满、色泽鲜艳,成熟时间差异小、干果重、出品率高 。对土壤、气候、病虫害均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
将选择好的栀子果实用剪刀剪破果皮,取出种仁,用清水浸泡12小时后,把浮在上面的种仁和杂质除去,捞出下沉的充实种仁,放于通风处待滤干水分后 , 即可播种 。
于春季或秋季播种 , 生产上多选用条播 。在已准备好的苗床上,按行距25厘米,开深4厘米的播种沟,将种仁均匀地撒人沟内,然后盖上一层1~2厘米厚的草木灰与磷肥拌和的细土,再盖上一层稻草或麦秆 , 以防土壤板结,保持土壤湿润 。每667平方米需种子2~3千克 。
(2)扦插繁殖:一般于2月下旬至4月之间,或9月下旬或10月下旬进行 。选择优良健壮、生长2~3年的枝条,剪成长17~20厘米的插条,在高畦上按行距15~30厘米,株距约8厘米扦插 。扦插时枝条应稍微倾斜在苗床上,入土约213,上端留1个芽节露出土面 。插后应经常浇水,保持苗床湿润 。管理得好,1年之后即可定植 。
【栀子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3)分株繁殖:于春季或秋季,选择优良健壮的株系,刨开表土,将幼株从母株相连处分挖出来,然后单独栽植,并施浇稀粪水,促使其成活 。
(4)定植:幼苗经培育1年后,苗可高达25~35厘米,并有1~2个分枝,即可移栽定植 。如幼苗未达到以上高度 , 应追肥1~2次催苗,并及时除去杂草,至秋冬或第2年春季定植 。如仍未达到定植高度 , 还可继续培育1年再定植 。定植时间一般上半年在立春至清明,下半年在秋末冬初 。定植时,种苗根要带些泥土和粘上一些磷肥,在已备好植地上 , 每穴栽1株,填土压实后淋水 。
【栽培管理】
1、苗期管理:幼苗出土后 , 揭去覆盖物,经常保持苗床湿润 。如阳光过于强烈,应每天早晚浇1次水,以免影响幼苗生长 。并及时除去杂草;追施入畜粪水或0.5%~1%尿素2~3次 。若幼苗过密 , 应分期分批进行匀苗,最后保持株距在7~10厘米 。必要时还应适当进行培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