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四 )


(2)培植种苓选择:采挖野生猪苓作种苓 。选择体重15克以上,颜色较浅,呈灰褐色的嫩菌核掰成小块 。
①培植时间:春秋两季均可 。春季于4~5月 , 秋季于9~10月 。
②培植方法:先将整好的炕底部挖松 , 铺一层树叶,将培养好菌材按间隔6厘米左右摆于底层 , 于菌棒间放种苓5~8块,使其靠近蜜环菌生长较多的鱼鳞口上,再用树叶填充空隙 , 按此要求每坑栽植2~3层,再覆盖腐殖土 , 轻度镇压即可 。也有的采取在培养菌材的同时栽植猪苓,此法将新材与菌种相间摆放于坑内,再按上述要求栽植,这样可缩短生产周期 。菌材数量视其菌材粗细而定 。
【栽培管理】猪苓生长对土壤水分要求比较严格 。春季天气干燥时,要适当浇水 。秋季雨水大时,要及时排水,防止积水 。夏季气温过高时,要覆盖树枝、蒿草,以降低坑内温度 。
【收获与加工】猪苓为多年生真菌,一般经过2个生长季节即可采挖 。采挖分春秋两季进行,最好于休眠期采挖 , 一般于10月底至翌年4月初 。收获时轻拖轻放,取出色黑质硬的菌核作商品 。将色泽淡,体质松软的作种苓继续培养,连续使用3代后,其生长力减退应更换新的野生幼苓种 。收获后,除去沙土等杂质,晒干即成 。
【茯苓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药材形状】猪苓呈条形、类圆形或扁块状 , 有的有分枝,长5~25厘米 。体轻,质硬,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皱缩或有瘤状突起 。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略呈颗粒状、细腻,按之略软 。气无,味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