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甲养殖技术与饲养管理( 三 )


2、稚鳖的饲养管理:稚鳖体质娇嫩,防御能力弱,必须精心照料,稚鳖入池后即摄食 。第1、第2周应投喂熟蛋黄、水蚤、摇蚊幼虫、蚯蚓、蚌肉、螺肉、米虾等 , 还宜投喂食脂肪高的饵料 。稚鳖饵料要求“精、细、鲜、嫩、软、易消化”,营养丰富,适口性强 。饵料投放量,与气温的变化有很大关系,一般是由少至多,温度高则摄食强度增大,每日的投饵量为鳖的总量的5%左右 。稚鳖水面饲养密度为4000~10000只/667平方米 。鳖池的水质要清新,饵料碎骨和鳖的排泄物的积累 , 容易分解产生沼气、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如不节制投饵量,及时灌注新水,将会影响稚鳖的生长发育 。越冬之前,设立防寒风障,加深池水 。在越冬池上加盖防寒物,池底再加上一层5厘米厚的细沙,给稚鳖创造一个安全越冬的场所 , 越冬成活率可达95%以上 。也可以把稚鳖集中到室内稚鳖池、水缸或木桶中越冬 。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温泉、工厂余热水 , 建造推鳖越冬池,使其加速生长 , 安全越冬 。
3、幼鳖与成鳖的饲养管理:稚鳖越冬苏醒后,进入幼鳖饲养期 。3~4月当气温回升时,1可将室内的幼鳖转入到幼鳖池内进行饲养 。选择温度较高的晴朗天气转池,要防止太阳暴晒逐步适应室外的大气候 。每667平方米水面投放幼鳖3500~6500只,成鳖670~1400只 。雌雄鳖、成鳖、幼鳖要分池饲养,以避免大鳖吃小鳖的残食现象 。
幼鳖和成鳖对饵料的要求不如稚鳖严格,摄食量大 , 除了投放动物性饵料外还可投喂一部植物性饵料 。春季水温较低,可投放含脂肪较多的饵料 , 如动物内脏、大豆等,月投饵料为鳖体重量的5%左右 。5月份以后 , 当水温上升到25℃以上时,是鳖摄食量的旺盛期,应多喂食蛋白质的新鲜饵料如螺、蚌、虾等,月投饵量为鳖体重量的10%左右 。15度下和34度以上,很少摄食 。
鳖大部分时间潜伏在水里生活,水质管理的要求基本与亲鳖池相同 。幼鳖、成鳖或商品鳖可以在露天鳖池越冬 , 无需防冻措施,但要特别注意稳定鳖池的水位,池底泥沙的厚度不少于10厘米 。
4、病虫害防治:
(1)病虫害:
①红脖子?。翰≡迨遣ユ吒司?。感染病时腹部出现红色斑点或有霉烂的斑块,背甲失去光泽呈黑色,咽喉部和颈部肿胀,肌肉水肿,红肿的脖子伸长不能缩回,病情严重时,口鼻出血,肝脾肿大,肠道发生糜烂,全身红肿,眼睛深浊发白 , 导致失明 , 不久死亡 。此病在鳖的生长季节流行,高峰期为7~8月 , 传染极快,死亡率为20%~30% 。防治方法:经常保持水质清洁 。在饵料中加抗生素(每千克体重约10万U),或抑菌药(每千克体重约10米克)制成药饵投喂;注射青霉素,每千克鳖用15万U,注射甲醛脏器疫苗 。如发现病鳖伏于沙地,应立即捕捉出池,进行隔离饲养,鳖池用30米米ol/L生石灰水进行消毒 。
②白斑?。翰≡迨敲咕啤⒚故舻囊恢终婢?。染病鳖后肢,裙边等处出现白斑 , 表皮坏死,部分崩解 。多流行于春初,鳖的底板容易受感染 。死亡率较低,但当真菌寄生到咽喉部位时,易影响鳖的正常呼吸而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防止池水串塘,循环流动,以免相互感染;用生石灰消毒,经常使池水保持油绿色,以减少发病 。在放养、捕捉运输中,尽量不使鳖体受伤 。鳖池内的放养密度不宜过大,发现病鳖后用2米米ol/L孔雀石绿浸泡或用碘酒涂擦患处 , 或用食盐小苏打合剂泼洒全池 。
③腹甲红肿?。翰∫蚪细丛樱?尚待研究 。病鳖的主要症状是脖子粗大,腹甲发红、肿胀,严重时腐烂使腹甲骨板显露,易于捕捉 。防治方法:严禁高密度的临时饲养和堆压装运 。用孔雀石绿溶液、浸洗10分钟;注射抗生素 , 按每千克鳖10~15万U进行注射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清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