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鳖虫养殖技术与饲养管理( 二 )


2、调节饲养土厚度:一般饲养土厚度 , 1~4龄不超过8厘米,5龄以上为10厘米左右,产卵时为4~17厘米 。夏天可薄些 , 冬天可加厚至17厘米左右,并覆盖稻草或砻糠灰保暖过冬,每年需换土1~2次 。
3、喂食:要掌握饲料干湿相兼,精料吃光,青料有余 。精料搭配、以青料为主的原则 。一般惊蛰后,土鳖虫冬眠复苏,体内营养消耗较多,先喂食精料;幼龄若虫食量小,以精为主;6龄后进入暴食期,以粗为主,辅以精料;产卵期加喂含蛋白质的精料 。喂食要精粗搭配得当 , 适量,以每次有少量剩余为宜,换新精料前,取出剩余饲料 。夏季炎热多喂西瓜皮、南瓜瓤等多汁菜叶瓜果饲料,或用碟盛些清水于饲养池内,以便土鳖虫饮用 。冬季喂食干树叶,需加热水浸闷3~6分钟 , 树叶湿润变软后,均匀撒在饲养土上 , 以盖过70%土面为度 。一般每隔2~3天喂1次粗料,3~5天喂1次精料 。繁殖和活动盛期,1天1次 。
4、分档饲养:群体饲养土鳖虫 , 在一般饲养条件下,同期孵化的若虫到成虫阶段,不同个体发育程度会有很大差别 。为使虫体正常发育,避免参差不齐 , 饲养到一定阶段时 , 可分档饲养 。按虫龄可分为:成虫、高龄若虫和低龄若虫 。按虫体大小分为芝麻形(1~2个月若虫形如小芝麻)、黄豆形(3~4个月若虫,形如黄豆)、蚕豆形(5~6个月的若虫 , 形如蚕豆)、拇指形(体形大小如拇指的成虫) 。根据不同龄期或体型大小分别饲养 。分档方法:一般在塑料膜上,依档次不同,相应剪些孔 , 自制成筛 。把大小混杂的土鳖轻轻地过筛、分档 。不宜使用钢丝筛、篾筛 。
5、定期筛卵:一般产卵期间,每隔7天将约3cm厚的饲养土表层过筛;每隔30天将饲养土全部过筛,取出卵鞘 。卵鞘单独存放 , 经常翻动,有利孵化,或用捏得拢,散得开的泥土,将卵鞘保存起来;亦可与低龄若虫混养 。
6、孵化:分为自然孵化与人工孵化 。人工孵化是把卵鞘置孵化箱中,用沙埋好,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即可孵出若虫 。一般孵化箱置卵鞘0.75kg/㎡ , 沙埋厚度约3.3cm 。自然孵化,夏季要注意通风降温,饲养池上适当培土防晒或放带叶树枝遮阴,冬季用培土或草帘遮盖 , 保证室温不低于10℃,湿度要适度 , 防止卵鞘发臭变质 。
7、虫口密度与雌雄配比:一般饲养池放养8龄以上若虫每平方米2500只;4~7龄若虫每平方米15000只;3龄以下的若虫每平方米80000只 。同时注意雌雄合理配比,大面积养殖,可按雄虫15%、雌虫85%的配比放养 。自然繁殖、雄虫占40%左右 。一般雄若虫发育到7~8龄时 , 除留足健壮做种外,余者加工入药 。
8、勤检查:经常检查土鳖虫的活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现象,立即查找原因,及时处理,避免损失 。土鳖虫对农药很敏感 , 极易受害 。因此 , 各种农药不能与饲养土鳖虫的环境接触 。
9、病虫害防治:
(1)病害:
①大肚?。河捎谒茄劣胨橇虾? ,导致土鳖虫消化、分泌紊乱、亮甲代谢功能失常 。症状是间节膜无限扩张 , 腹部膨胀,光泽异常,头部变尖,失去正常习性,胃纳大于正常虫一倍 , 长期不脱皮 。防治方法:幼虫期保持饲养土含水量不超过20%,中虫期或成虫期 , 依生长需要 , 随时调节饲养土湿度 。
②胃壁溃烂?。阂蛭故巢坏保?导致长期瘀食,消化不良 。发生在成虫期 。症状是腹下部中节处有黑斑点,胃壁粘连节膜,严重时节膜溃破,流出臭液,绝食致死 。防治方法:及时调整精、粗饲料结构,保持新鲜,再拌入适量酵母片(10片/500克),抗生素和复合维生素B片或液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