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风水意义 兰亭序风水画作品图片( 六 )


于是,西晋王朝之内,外戚、内宫、禁军、王侯们纷纷登场,为了让不知轻重的自己登上那沾满鲜血的皇帝宝座,操戈相向,大打出手,酿成了“八王之乱”,终于,王朝治下的人民大量伤亡,王朝穷途末路 。各地人民起兵反晋 。山河破碎雨打萍之际,王羲之却出生了 。
在反晋的人群中,我发现了我们山西人的影子,历史的紧要关头,山西人一般不会缺席,每次回顾历史,总是有这样的小欣喜 。先是刘渊,刘渊在左国城(山西离石)即汉王位,占领并州,后刘渊之子刘聪攻陷洛阳和长安,西晋亡 。还有一个石勒,据说是我们山西武乡人,占领了北方很大的土地,建立了后赵王朝,这两股势力催生了西晋的灭亡 。西晋的官民无法忍受战乱,大量南逃 。史称“永嘉南渡” 。
南渡的人中,有琅琊王氏,也即王羲之的家族,这个家族扶持司马睿上位,开启了东晋的历史 。王氏家族也就显赫一时,成为名门望族 。当时有一句谚语:王与马,共天下 。从这句话中,我们便可以知道王家当时有多显赫 。

兰亭序风水意义 兰亭序风水画作品图片

文章插图

王羲之他们这个江北士族来到建邺(南京),居于乌衣巷 。王羲之的伯父们王导、王敦、王衍,都是能左右时局的人物,但是对于王羲之个人的成长来说,生于官宦之家,却是浮浮沉沉,身不由己,内心荒凉 。
公元308年,王羲之的父亲王旷第一次向王氏家族提出了南迁的建议 。可是出奇的是王旷却没有走,当时的王旷任淮南内史,朝廷还在让他发挥余热 。史载,当时胡人(应该是刘渊的兵)进攻壶关(山西长治),王旷受命率兵渡过黄河救援,在壶关南面的长平(山西长治市长子县与晋城市高平市交界处),被刘聪包围,全军覆没,王旷下落不明 。长平,是秦将白起坑杀40万赵卒的地方啊,累累白骨成堆,时光并没有过去多久,王旷没有逃脱那40万赵军英灵的召唤,也没有逃脱历史的魔咒,过早地离开了王羲之 。这一年,小小的王羲之才5岁,便没有了荫实的庇护,失去了最温暖的父爱 。此后他为官还是浸入艺术之中,都带着这时候的烙印 。
同在公元308年,南渡而去的王氏家族中的王导和王敦却做了另一件事,和我们的曲水流觞相伴的修禊仪式有关的另一件事 。
王导和王敦在三月三上巳节这一天,把晋元帝司马睿到水边的修禊仪式弄的浩大威武,于是江南士族纷纷来投,开启了王氏家庭在东晋的辉煌历史,当然也是给王羲之的仕途开了一扇门的 。

兰亭序风水意义 兰亭序风水画作品图片

文章插图

琅琊王氏是两晋时期的士族之家,有着良好的儒学家风,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这个家族总是互相提携,互相庇荫,并有严格的家风家学教育 。王羲之的曾祖父那一辈中的王祥,“卧冰求鲤”,位列二十四孝之首,后来官拜九卿 。到了王羲之的父辈们,那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担任过河东太守、荆州刺史、豫州刺史等职 。王衍是当时的玄学清谈领袖,是“宁馨儿”这个称呼的始祖,创造了“情有独钟”这个成语 。东晋建立,王导为相,王敦是军队统帅 。他们做官先是以家族利益为重,这种同气连枝的家族理念,让他们的家族在漫长的两晋时期能够繁盛不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也孕育着王羲之的人格修养 。
王羲之虽属于这个家族,却和自己的长兄和母亲一起,惨淡度日,十三岁时,王羲之就凭借才华声名鹊起了 。王氏家族是书法世家,每一代都有高手出世 。书法界的名著《宣和书谱》记载:王戎的行草多得崔瑗、杜度之法,王衍的行书草书,酣畅痛快见于笔下,自得于规矩之外 。王导的楷书写的很好,王敦的书法有雄健的风格 。王羲之的父亲王旷书法也相对地好 。王羲之自幼就习书法,自有其家传渊源,对王羲之书法形成影响的主要是他的叔父王廙,后,又师承著名书法家卫夫人(也是我们山西人),属钟繇一派,王羲之师从于他们,又从他们的樊篱中脱出,自成一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