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制管理,探析班级建设新思路 如何管理好班级的方法( 二 )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式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主动参与、交往、思考、探索,并自主调整规章制度,在实践中完善改进,让班级积分管理制度得以优化 。

积分制管理,探析班级建设新思路 如何管理好班级的方法

文章插图
二、躬身实践,探析积分制管理实施程序
(一)成立工作小组,各司其职
由于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不强,因此教师要给他们一定的引导,让他们了解积分制管理的要点是什么,并参与各个实施程序中 。首先学生要建立“积分制管理”工作小组,小组的任务是确立各个班干部的职责是什么,要管理哪些项目,如何设立加分和扣分标准等,此后则要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工作 。
积分制管理工作分成制定评比细则、组织开展活动、监督管理等各个项目,教师首先引导大家明确各自的职责,班长要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而其他班干部要就自己负责的范围设定规则初稿,而其他的同学则要参与讨论中,帮助班干部细化规则的内容 。班主任则作为指导教师,学生如果遇到了困难,可以求助 。这样就细化了职责,如在设定“班级卫生工作”细则的时候,由劳动委员作为主讲,提出要搞好“值日工作、每周大扫除工作、班级墙面美化工作”,而其他同学则提出细则,就值日生具体有哪些任务,怎样才算“干净整洁”,如何布置墙面,怎样设定加分和减分规则等深入讨论 。当他们遇到困难,如对“黑板报算不算卫生工作”感到困惑时,可以向教师求助,咨询其建议 。
教师要引导学生探讨积分制管理的流程是什么,然后对照自己的班级,看看还缺少什么,思考自己要如何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 。这样大家能认真思考,探究制定评比细则,并设立监督管理机制、反馈调整机制、特殊情况处理机制,优化班级自主管理效率 。
(二)建立个人档案,因生施策
积分制管理需要细腻、严谨的执行态度,而这也正是不少小学生缺乏的素养,教师要加以引导,指导他们设定个人档案,记录下各个班级成员身上存在的各种问题 。同时,教师也要认真审阅这些个人档案,找到每个学生扣分的原因,并因材施教,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
在个人档案中详细记录了学生的加分和扣分情况,而教师则结合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到近期内班级成员最容易犯的错误,思考如何引导 。如在寒假过后的第一周中,天气还比较寒冷,很多学生不愿意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很多学生都因此扣分 。针对此情况,班主任双管齐下,一方面,给大家讲述运动员的故事,让大家挑战自我,战胜对寒冷的恐惧,另一方面,也号召体育委员和学生一起协商,看看能否增添一些适合室内的活动项目,激发更多同学的参与热情 。另外,教师还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对于性格开朗的学生,号召他们担当临时监督员,带动不积极的同学参与体育训练,监督员如果顺利履行职责,则能加1分 。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则鼓励他们担当“幕后英雄”,设计一些适合室内活动的游戏,如果被大家认可,也能得到1分奖励 。
在个人档案中要记录下学生的日常行为信息,包括加分和扣分的数值、原因、处理结果等,同时教师也要参考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学习态度等设定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采用因生施策的方法加以引导,促使大家逐步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和道德品质 。
(三)及时总结不足,相机而动
由于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思维能力都有所不足,因此在积分制管理设立之初,必然会出现各种遗漏之处,在执行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错误的处理情况,对此教师要相机而动,及时进行引导,针对积分制管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以引导,让大家自主总结归纳,调整措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