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3
“历代摹拓”的“摹拓”,意思包括临摹与捶拓 。在唐及唐以前,凡复制书帖,其方法有二,一是临摹,另一是搨,就是双勾填墨 。凡为书法而复制碑石,譬如复制秦始皇绎山刻石,其方法也有二,一是临摹,另一是捶拓 。搨与拓都是古代的复制方法,两字读音相同,意思不同 。用双勾填墨之法,则称搨;捶拓碑石,则称拓 。复制书帖,以双勾填墨为尚;好的搨本人称“下真迹一等”,就是与真迹差不多 。复制书帖也可用拓的方法,就是先将书迹临摹上石,再经工匠镌刻,可是这与搨本相比,与真迹相差就大了 。这种方法,唐代初年肯定就出现,宋代已大盛 。然而唐代的王公贵族,无不对几可乱真的搨本趋之若骛,不把拓帖放在眼里 。复制碑石,却是与此不同 。为了保存碑石书法原貌,只宜捶拓,不能搨 。原因何在?把纸覆盖在碑石上面,由于碑石表面凹凸不平,使人无法在纸上准确地作双勾描划,勉强搨下的书迹严重失真,成为书法废品 。与此相比,拓石的方法简单,特别是效果最好 。

文章插图
逐页局部1
不过到唐代,语言中常见的还是搨字 。以绎山刻石言,校刊中如发现是“历代摹搨,以为楷则”,是否就是用双勾填墨之法?拓字与搨字相混在古代未能避免,宋代书法文献中犹可见把拓石之拓,写成搨字 。可是,为书法而复制碑石,除临摹之外,只能捶拓 。因为用搨的办法复制碑石书法是无效的;偶而有人去搨碑石是可能的,历代人都去搨碑石就不可能 。封演既说,“历代”之人复制小篆书法,“以为楷则” 。怀此目的,故而在临摹之外,必用捶拓这一种办法,别无他法 。以为“历代”用双勾填墨之法,去复制绎山刻石书法,“历代”焉能如此糊涂?古人糊涂怎到这般田地?实际是不可能的 。读者需注意,县衙里的新绎山碑,在唐代总是用捶拓之法复制的,“历代”的复制方法与此并无二致,必是捶拓无疑 。

文章插图
因此,根据唐人封演所记,北魏太武帝之后,也就是南朝刘宋初年以后,就不断有人在绎山刻石上捶拓书迹 。因为临摹与拓石的人太多,地方官吏疲于应酬,后来县官就照样刻了“数片”碑石,放在县衙之内任人捶拓,以免登山之劳 。总之,《封氏闻见记》可证,东晋以后的北魏或刘宋之时,中国就有拓石 。在我看来,这还不一定是最早的 。

文章插图
以上两例,起码可证拓本起于唐代以前 。
另,窦泉《述书赋》注云:“李斯,上蔡人,终秦丞相 。作小篆书《绎山碑》,后其石毁失,土人刻木代之,与斯石上本差稀 。”窦泉也记载了绎山刻石的原石早已“毁失”,其原因另由封演记录下来 。他们两人都说,现在的《绎山碑》是后人重刻的 。封演说,“今间有《绎山碑》,皆新刻之碑也”;窦泉说,“土人刻木代之” 。可见后来的《绎山碑》在石碑之外,另有木碑,都是为捶拓李斯书迹而特意刻的 。这件事在印刷史上意义,比拓石更加重要 。至于刻碑之人,一说县宰,一说土人 。可惜重刻的年代难以判断,看来总是在盛唐之前 。录此备考 。

文章插图
《隋志》著录石经皆拓本
有关拓本的更早文献记载,学界公认是《隋书·经籍志》 。《隋志》在经部所附小学书目的最后,有一段特地介绍汉魏石经的话:
- 草莓的功效与禁忌需要注意什么
- 每天喝牛奶有什么好处吗 每天喝牛奶的好处是什么
- 黄芪禁忌人群有什么功效作用
- 为什么有人说近期养老金发放收到了1200元呢?咋回事?
- 职工办理病退有什么好处?退休后的去世待遇会低一些吗?
- 孕妇可以吃韭菜吗有什么功效作用
- 银耳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禁忌
- 菠萝蜜的功效与作用及营养价值是什么
- 二婚女人心里想的什么
- 月经喝红糖水的危害有什么功效作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