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念什么字 佚名怎么读 拼音( 五 )


文章插图

汉石经、魏石经,以及《典论》石碑,都置于洛阳城南东汉太学旧址 。汉经碑在汉末有损坏,曹魏时修复 。西晋时期的汉魏经碑,保存完好 。它们的毁坏过程,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

佚名念什么字 佚名怎么读 拼音

文章插图

第一阶段,以东晋末年为界,石经首次遭到严重破坏 。
据东晋戴延之《西征记》:
国子堂前有列碑,南北行,三十五枚,刻之表里书《春秋》《尚书》二部,大篆、隶、科斗三种字 。碑长八尺,今有十八枚存,余皆崩 。(以上言魏三字经碑)太学堂前,石碑四十枚,亦表里隶书《尚书》《周易》《公羊传》《礼记》四部,本石塶相连,多崩败 。(以上言汉一字经碑)······有魏文帝《典论》六碑,今四存二败 。
戴延之,《晋书》无传 。他大概是在东晋末年,跟随刘裕大军西征,经过洛阳,上面情况为当时亲见 。
碑石损坏的原因,一是风雨侵蚀,二是战乱破坏 。到东晋末年,汉魏经碑遭如此严重破坏,主要是西晋南渡以后,北方五胡乱华时期战乱造成的 。
佚名念什么字 佚名怎么读 拼音

文章插图

第二阶段,为北魏时期,石经继续遭严重破坏 。
东晋以后,拓跋氏在北方建立北魏政权,观念上以佛教为重,遗弃石经 。北魏初年,有冯熙、常伯夫两人先后任洛州剌史,其时对经石的损坏最惨重 。《魏书》卷83《冯熙传》:“故洛阳虽经破乱,而旧三字石经宛然犹在 。至熙与常伯夫相继为州,废毁分用,大致颓落 。”对此情形,《资治通鉴》卷148说得更清楚:“魏冯熙、常伯夫相继为州剌史,毁取以建浮图精舍,遂大致颓落,所存者委于榛莽,道俗随意取之 。”东晋末年,汉石经的损坏比魏石经更严重 。魏石经自北魏初年开始,损坏特别严重 。所谓“废毁分用”,“废”则是仅存经碑,残缺不全,字迹模糊,面目全非;“毁”则是因为无人看管,经石崩坏,又被任意拿走,用以建造佛庙 。北魏建都洛阳以后,有大臣崔光等提出派人看管,整修经碑,未有结果 。
总之,从北魏初年开始,洛阳的汉魏石经全部成为废墟残址,碑石多数毁坏,有些被人拿走建造佛庙;残存者“委于榛莽”,风雨侵蚀,文字剥落,不复旧观 。记载这一时期情况的文献资料还有:《魏书·郑道昭传》《魏书·崔光传》《水经注·榖水》《洛阳伽蓝记·报德寺》等 。
佚名念什么字 佚名怎么读 拼音

文章插图

第三阶段,自东魏至隋末,石经彻底毁坏,无一完碑存世 。
东魏武定四年(546),汉魏石经自洛阳,徙至邺都,途中有些落入河中 。北齐天保元年(550),据说邺都尚存52枚经石,此数恐怕包括残碑和《典论》碑石,否则不能有此数 。周大象元年(579),残存经石再由邺都迁洛阳 。隋开皇六年(586),经石又由洛阳迁长安 。如此一再折腾,经石肯定损坏更多 。接着,遇隋末之乱,经石已经用作房屋“柱础”,到贞观初年魏征收集时,仅存残石,据说十不存一 。
从以上石经的损坏过程,再对照《隋志》著录,可以发现其中三种石经,有理由断为晋代拓本 。在此我再想说明,《隋志》著录的梁、隋所藏石经,既以书法为目的,就不能是抄本,更不能是搨石本,非拓本莫属 。
佚名念什么字 佚名怎么读 拼音

文章插图

首先,《隋志》著录梁皇家藏有《三字石经尚书》十三卷、《三字石经春秋》十二卷 。以上两种,王国维考为魏石经足本 。事实上魏石经在东晋末年已遭毁坏,所以这两种魏石经足本非拓于晋代不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