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念什么字 佚名怎么读 拼音



佚名念什么字 佚名怎么读 拼音

文章插图
王羲之《乐毅论》旧拓本1
中国古人发明印刷术,其技术先导,一是印章,另一是拓石,又以拓石为最直接和重要 。拓石与印刷都是复制技术,或从一块碑石,或从一块雕版,都可以复制出许多份作品,两者在方法和原理上非常相似 。研究拓本起于何时,从科技史的意义看,主要是因为拓石技术与印刷术的发明具有密切关系 。不过,年代久远,资料遗缺,考察古代拓本起于何时,谈何容易,笔者为此,困惑已久 。近来整理手头资料,悟得晋代有拓本,愿公诸于众,就教方家 。
佚名念什么字 佚名怎么读 拼音

文章插图
王羲之《乐毅论》旧拓本2
唐以前无拓本之说不能成立
学界有一种意见,认为拓本始于唐,否认唐代以前有拓本 。现从唐人记述中选取两个例证,证唐以前无拓本之说,不能成立 。
佚名念什么字 佚名怎么读 拼音

文章插图
王羲之《乐毅论》旧拓本3
其一是,窦泉亲眼所见魏石经四纸拓片 。
窦泉是盛唐至中唐的书法史家,他在《述书赋》中这样说:
蔡邕,字伯喈,陈留人,终后汉左中郎将 。今见打本《三体石经》四纸,石既寻毁,其本最稀 。惟《棱隽》及《光和》等碑,时时可见 。
《述书赋》以赋的形式叙述书法历史,乃是继张怀瓘《书断》之后又一著名书史著作 。上面引文,是他为《述书赋》所作注中说的 。唐人说“打本”,即拓本 。《三体石经》是魏石经,窦泉以为这是蔡邕的汉石经,系受《后汉书·蔡邕传》中范晔误记的影响 。
魏石经毁于唐以前,这一点可以肯定 。所以窦泉所见这四纸拓片,必是唐以前某个时候拓下来的 。屡经破坏的魏石经残存经碑,于隋开皇六年由洛阳搬到长安,遇隋末战乱又遭毁坏,被建筑部门用作房屋“柱础” 。唐初贞观年间,魏征收集时仅得残石,据说“十不存一” 。因此,到隋末,已无魏石经存世 。窦泉人在长安,又是一生留心书法,当然知道石经的毁弃存亡 。他所见“打本《三体石经》四纸”,明确说是“石既寻毁,其本最稀”,就不会是魏征收集的残石拓片 。窦泉《述书赋》称石鼓文为:“上有篆文,今见打本 。”这里他不说“其本最稀”,就因为石鼓仍在,拓片并不稀罕 。他说魏石经“其本最稀”,就因为碑已不存,不能再拓;“最稀”亦言其珍贵 。因此,这魏石经四纸“打本”,必定拓于经碑尚存之时,自然必须是唐以前拓下来的 。
佚名念什么字 佚名怎么读 拼音

文章插图
王羲之《乐毅论》 (越州石氏本)1
其二是,封演记绎山刻石,从北魏开始被“历代摹拓” 。
封演是盛唐至中唐人,他在《封氏闻见记》卷八说:
《邹山记》云:邹山盖古之绎山,始皇刻碑处,文字分明 。始皇乘羊车以上,其路犹存 。······始皇刻石纪功,其文字李斯小篆 。后魏太武帝登山,使人排倒之 。然而历代摹拓,以为楷则,邑人疲于供命,聚薪其下,因野火焚之,由是残缺不堪摹写 。然犹上官求请,行李登涉,人吏转益劳弊 。有县宰取旧文勒于石碑之上,凡成数片,置之县廨,须则拓取 。自是山下之人,邑中之吏,得以休息 。今间有《绎山碑》,皆新刻之碑也 。
佚名念什么字 佚名怎么读 拼音

文章插图
王羲之《乐毅论》 (越州石氏本)2
绎山刻石是秦始皇六处刻石之一,文字为李斯书迹,公认是标准的小篆书体 。把绎山刻石“使人排倒之”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位年代从公元424至452年,其时间相当于南朝刘宋前期 。从此开始,绎山刻石被“历代摹拓,以为楷则” 。“楷则”,就是书法范本 。“历代”,指从北魏开始的历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