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念什么字 佚名怎么读 拼音( 四 )


先看是否是抄本 。抄本复制在梁隋已很盛行,当然不能否认石经有抄本 。但是,若以书法为目的而复制石经,就可以把抄本排除在外 。因为抄本只能复制文字笔划,无法复制石经书法 。石经抄本,用于校刊文字是有益的;用于书法,作为学习字体的范本,就变得毫无价值 。

佚名念什么字 佚名怎么读 拼音

文章插图

再看是否是搨本 。双勾填墨的搨书技术,利于复制书帖,不宜复制碑石 。搨帖可能产生精品,搨碑只能产生废品 。断《隋志》中石经为搨本者,错误地认为搨石比拓石要容易 。其实,在碑石上作双勾填墨之搨,技术要求不比拓碑低,却是更加费工费力 。特别是搨碑最容易损坏书法,梁隋皇家以书法为目的珍藏石经搨本,最无可能,也最不可信 。
临摹也是早就有的复制技术,汉魏石经并非不能是临本 。但是,既已说是“相承传拓之本”,就应把临本排除在外 。因此,《隋志》著录的汉魏石经,非捶拓之拓本莫属 。前面谈过窦泉所见“石既寻毁”的“三体石经四纸”,就是唐以前的拓本,不知与《隋志》中石经有无联系 。
归纳起来说,只要确认《隋志》石经是以书法为目的,我认为这些石经就非是拓本不可 。
佚名念什么字 佚名怎么读 拼音

文章插图

凡做事,总要有目的和动机 。中国古人最初拓石,其唯一目的就是书法 。需知以文献资料为目的而研究金石,乃是宋代欧阳修、起明诚等人开始的,唐以前一般不见 。《隋志》说石经“以备小学”,可知其目的就是为书法 。再据《封氏闻见记》,北魏开始“历代”去临摹与捶拓绎山刻石的人,目的就是以刻石上小篆为书法“楷则” 。关键就是以碑石书法为“楷则”,由此产生了复制碑石书法的要求,这就为拓石提供了强有力的动机 。在合适的技术条件下,这动机就可能变成实践行动 。如果不以碑石书法为“楷则”,中国古人恐怕不会很早就想到拓石的 。
中国的书法是在使用汉字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其重要性对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人来说不易完全理解 。中国人的书法,既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又是不可缺少的工具 。书法作为艺术,可以表现人的品格和精神,所谓书品即人品;书法作为工具,是在官场应用和人际交往中人人必须掌握的 。所以,士大夫在掌握书法方面,都有强大的心理动力 。到晋代,书法艺术就已达到成熟境界 。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比唐诗、宋词、元曲更早成熟的艺术,就是晋字 。就书法而言,汉石经上的隶书,秦皇刻石上的小篆,魏石经上的古文、小篆、隶书,都是权威性的标准范本 。要掌握隶书与篆书,不能不以碑石为范本,这就成为古人拓石的动机所在 。为何中国最早的拓本集中在石经和刻石两部分?究其原因在这里 。
佚名念什么字 佚名怎么读 拼音

文章插图
明拓《郁冈斋墨妙》卷七 索靖《月仪帖》 拓本墨纸,纵28.1cm,横13.8cm(半开)
从经石的崩毁过程看晋代拓本
认为《隋志》所录汉魏石经是拓本的学者,如王国维、马衡、钱存训、刘国钧等,都认为梁代有拓本,根据就是《隋志》中记录梁有石经若干卷 。又从“相承传拓”之语,进而推断拓石有可能起于梁以前,然而根据难觅,无有定论 。笔者心系已久,以为石经拓本的产生,起码需有经碑存在 。因此想起从汉魏石经的毁坏过程,对照《隋志》,去寻找拓本起于何时的线索 。
佚名念什么字 佚名怎么读 拼音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