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碑的消失 。在雷家庄村南秦晋古道边的沙梁上 , 有一座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道碑楼 。材料纯为砂石和青石构成 , 高2.5米余 , 底座为1.5米见方 。更为精妙的是材料砌放和镶嵌不见使用石灰 , 但结合非常严密 , 刀刃也难以插入 。道碑楼玲珑典雅 , 格局新颖 , 坐西北面东南 , 背倚巍巍介神原 , 面临脉脉小水河 。碑前匾额为“流水” , 对联为“桑梓百年承厚荫 , 兰芝累叶诵清芬” 。碑后匾题“高山” , 联云:“古道犹存松柏节 , 名流共式鼎彝尊” 。碑体后面以篆体字竖写“皇清”二字 。略间隔两字后 , 以正楷书写以下文字:“例授奉直大夫布政司理问二级乡饮大宾汉章雷公神道 。”碑文标题为《马安山将军勒马地记》 , 全文如下:“望龙经云:凡龙穴 , 无论枝干 , 俱不肯收客水 , 盖一龙必有一水相配 , 惟此水未潮 , 而此龙亦止能食此水 , 方为阴阳相媾 , 一家骨肉 。故大龙必有大沙 , 大沙必转而向里 , 或横或回 , 与己水相交 , 栏隔外来客水 , 不使入局 , 用客作缠可也 。惟奴砂之结 , 不龙放出大砂 , 因无自己随身之水 , 只得收客水耳 。”《条辨》云:“奴砂多胖大 , 其结穴有堂局不正 , 收束不紧 , 关镇不密之病 。”据此 , 则一龙之结 , 主辅显然惟是此等 。形穴异于寻常 , 巧奇怪一类 。《三十六骑龙》内 , 第十八条云:“十八骑龙勒马形 , 马头回转是真情 , 颈窝一穴人何晓 , 坠在山凹理易明 , ”正谓此也 。穴立亥山已向 , 棺兼乾巽 , 取水来生木 , 以为催官 。《铁弹子》云:“立穴无尺寸之移 , 受气有耳腰之异 , 分金有转移之巧 , 气线无豪发之差”是也 。课曰:“砂水重重秀且昂 , 龙雄局紧坐天皇 。四中三合符年命 , 显烁勋名冠一方 。”
己卯科举人中卫县儒学正堂关中地学李若馥谨识 ,
道碑地基系陈表弟荣章情让因并书之以誌其美云 。
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元月十九日 谷旦
相传马安山为现交口乡马家庄人 , 在陕西做官 , 一次路经此地落马 , 大难不死 , 自认为积有阴德 , 该地亦为风水宝地 , 托其在灵石县做县官的亲属 , 在此立碑以志 。细读碑文 , 置疑与共识并存 , 一、传说之“跌落地”和碑文题目之“勒”及文中“马头回转”之句不符 。二、全文内容象坟墓之神道碑 , 为何立在路旁成为道碑 , 令人费解 。三、为何碑文题为“马安山将军” , 但碑主人为雷汉章?四、交口的马家庄是否为雷家庄前村名“马家庄”西迁之村名?现雷家庄周边侯木、岑泊、旺岭等村马姓居民是否为当时未迁或回迁居民?五、马安山将军在此“勒马”回望 , 是否对祖上故地深情留恋?六、马安山在陕西为官 , 与关中阴阳家李若馥相识 , 在情理之中 , 但为何给雷汉章写神道碑?七、雷汉章与碑文落款中的陈荣童为表亲 , 表明两姓世代姻亲连联 , 村乡史事 , 顺理成章和难圆其说并存 。正所谓:一篇碑文千古事 , 留给后人费猜量 。后事相传更久远 , 再给后人留文章 。此碑楼于1996年筑河坝修泄水洞时 , 在沙梁下爆破被掀翻 , 部件散落遗失 , 正碑沉入坝内泥中 , 与世永没 。此谨记 , 或能以文字传达 , 以慰遗憾 。
- 风水中用黄土补乾宫的金可以吗
- 风水中劫煞有什么讲究嘛
- 有关李居明风水讲座心得
- 报国寺风水讲解大全
- 奶茶去哪学
- 刚开始学电动车怎么学
- 清明节前后最好的风水是什么
- 风水房后有电杆好不好呀
- 广东四大风水宝地 广东省廉江市的风水宝地在哪里
- 乾坤易经 乾坤风水学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