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雷汉章的考证 。2013年 , 英武乡建新原因工程出土了几块雷姓墓碑 , 收在景茂礼先生《灵石碑刻全集》中 , 其中一块雷声和墓表云:“先生讳声和 , 字既济 , 以长孙汉章公贵 , 浩赠奉直大夫 。”“生和生三子 , 长泽普 , 次泽周 , 三子泽遥” , 有孙八个 。奋为长孙 , 即汉章 。“泽普生二子 , 长奋 , 次发” 。此碑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立 。第二块为泽周墓碑:“公(泽周)有四子 , 长倬云、次益、次舒、次丰” 。“嘉庆乙丑、丙寅(1805年——1806年)连年荒歉 , 汉章公弟兄仍出粟赈乡里 , 至再至三 , 又捐银索洲弯造舟以渡行人” 。还有泽遥长子“滋”的墓碑 , “其弟讳豫 , 先公卒” 。又提到“祖讳声和 , 因公(滋)堂兄汉章公贵 , 浩赠奉直大夫” 。至此声和的八个孙子得以落实 。泽普及其长子汉章的生平虽不明 , 但身份确认 。这个家庭因汉章而男浩赠(死后追封)奉直大夫 , 女追封“宜人” , 汉章的名位“奉直大夫”为“例授(在职由朝廷授予)” , 是对国家有功的实职官员 。再者写墓志和题字的 , 有进士如何辉绶、王凤翰、梁中靖 , 举人有王振培 , 梁象晋 , 表明碑主家地位非同 。
烧毁的古戏楼 。现雷家庄村委所占的院落旧时为雷姓家庙 , 后捐出让村里办公 , 有戏楼、窑洞、厢房等建筑 , 在庙的左上方有几孔窑洞为照庙院 。
该庙的戏楼修得尤为精彩 , 方圆几十里没有 , 不乏为古代戏楼建筑中的精品 。戏楼前上方的横梁全部为精细的木雕 , 横梁斗拱的彩绘间书写着《千字文》全文 。该庙修于何时已不可考 , 50年代在戏楼上做教室时 , 因戏楼上用芦苇杆做骨架 , 用麻纸糊的隔层完全破损 , 可以看到梁上的字样 , 雷守誉当时才十几岁 , 听到大人们读着文字 , 依稀记得是“永乐”还是“雍正” , 不敢确定 。该院中有一块墙碑的文字 , 记载着民国十六年(公元1928年)维修戏楼及办学校的情况 。现录如下:“余乡旧有办公院一处 , 名之曰戏楼院 。明期不列神像 , 正窑三孔 , 系办公室 , 现改作校址 。对面有大舞台 , 历年既久 , 经风雨之摧残 , 为鸟鼠所剥落 , 几于栋折椽崩 。鸠工有志而鸿欸莫筹 , 幸有村中数伟人 , 出疏募化银圆 。因陋就简 , 整补完全 。工既竣 , 志公芳微 , 不可掩没 , 爰勒石以志不朽 。经理人:陈维、陈凤翱、雷万程、雷雨清 。”以上文字表明 , 重视教育 , 较早进行学堂教学 , 注重教化 , 动乱时还维修戏台 , 村民团结 , 合力村务为该村特征 。1983年 , 兰家堂村的迁入户兰某 , 将数亩小麦收回放在戏楼内 , 不慎引燃 。一时浓烟蔽日烈焰腾 , 百年文物化灰烬 , 物华天宝难再复 , 众口如潮咒原罪 。兰某愧痛 , 不日迁离 。
文德堂的碾盘 。在雷氏大院忠恕堂西耳门外是磨房、碾房 , 特宽大 , 有5米余 。其中碾盘特别使人称奇 , 直径3米余 , 厚25公分 , 青石质地 , 据测算 , 重约两吨余 。在当年交通和运输工具十分落后的情况下 , 这么重的整块碾盘是从什么地方 , 怎样运来的 , 还是一个谜 。
- 风水中用黄土补乾宫的金可以吗
- 风水中劫煞有什么讲究嘛
- 有关李居明风水讲座心得
- 报国寺风水讲解大全
- 奶茶去哪学
- 刚开始学电动车怎么学
- 清明节前后最好的风水是什么
- 风水房后有电杆好不好呀
- 广东四大风水宝地 广东省廉江市的风水宝地在哪里
- 乾坤易经 乾坤风水学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