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本田公司曾经开发出“人脑控制机器人”技术,通过智能识别大脑头皮电流变化和血液的流动信息,实现由人的大脑意念来控制机器人 。 
种种现象表明,利用数字化技术的转换,在虚拟世界中实现嗅觉、触觉、意念控制并不会成为元宇宙发展的绝对障碍 。 只不过,鉴于国内互联网企业普遍的研发投入和实际成果,以及重点研究“奶头乐”的现状,真不知道“在相关技术和规则上都做好了准备”的底气何在? 
谈及元宇宙的伦理问题,不禁令人联想到尤瓦尔·赫拉利简史三部曲中的《未来简史》 。 从智人到追求进化为智神的过程中,作者经常性引导读者思索类似的问题:人类追求长生不老和科学质变,会不会因此打破本就不均衡的社会,让“马太效应”愈演愈烈 。 
而目前网络上,针对元宇宙概念的提出,不少人同样在质疑这只是资本在割韭菜 。 哪怕真正实现了元宇宙,现实世界中富人群体只会享受到更多的真实物质,普通民众只不过是沉沦在了更先进的“奶头乐”当中 。 
本月,网传江苏省某中学发布一则《关于“蓝鲸”“元宇宙”两款的游戏的告家长书》的公告,告诫家长们警惕网络游戏的危害,此类游戏或诱导学生坠楼 。 
事实上,无论是曾经发生在俄罗斯耸人听闻的“蓝鲸”游戏,还是公告中提及的“元宇宙”游戏,从技术层面上来讲,跟互联网大厂提到的元宇宙概念压根不是一回事 。 但是,诱发精神上瘾的本质是相通的 。 元宇宙的前进道路避不开一系列伦理和法律问题 。 
管中窥豹,从2013年到2018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的三个重要文件 。 一方面,我国对区块链等虚拟技术保持好奇心和鼓励正面发展,另一方面又打击和防范某些附加产物 。 
这非常符合我国对于新兴事物一贯暧昧的态度,总之就是先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 
目前,我国还没有任何针对元宇宙概念提出的法律、法规 。 但是要完全创造一个沉浸式的虚拟世界,必然会涉及一大堆通讯信息保护、个人隐私加密、灰色交易监管、平衡实体经济等问题,构建庞大而完善的元宇宙世界在短期内简直就是天荒夜谈 。 也许在游戏行业可以召开无数个头脑风暴会议来狂欢一阵,至于说2030年让10亿人愿意生活在虚拟世界中,这个“愿意生活”的说法就很玩味! 
论技术和伦理两大层面,如果非要做个结论的话,那就是:元宇宙仅存在于概念之中,今天的互联网大厂没有能力也没有环境,去构建一个庞大而完善的元宇宙世界,无论是VR、AR产业,还是游戏、社交行业,目前能做的通通只不过是配套升级,真正的元宇宙还为时过早 。 
元宇宙或变相激发全局物联网虽说资本逐利,但是没有商业变革,技术革新也谈不上 。 甭管元宇宙具体落实的年限有多久,可以预想的是,只要继续开拓市场,就会影响现有的一众科技产业 。 而元宇宙的推行,极有可能激发了“全局物联网”这一意外产物 。 
拓展元宇宙需要进一步创新接入虚拟世界的终端技术、超高速的计算运行,以及超低延迟的网络配速,三者缺一不可 。 
据赛迪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VR/AR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13.5亿元,同比增长46%;随着技术日趋成熟,VR/AR在各领域的应用逐步展开,预计2023年我国VR/AR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 。 
增速之快幅度之大,现有的实体行业难以匹敌 。 以VR/AR为代表的虚拟技术的进步,将有机会解决掉长期困扰物联网发展的传感器和传感输入问题 。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物联网技术还只是应用在“死物”上,例如智能家居,即便设置了系统中台还是需要通过设备和APP等工具人为操纵家具和电器 。 虚拟技术的传感突破能将手里操控的实体设备舍弃掉,让家具和电器变成另一种“活物”,顺着你的语音命令、手势命令等严密执行任务 。 
- 怎样为小狗选择“洗手间”
- 广州车展特别策划: 线下门店没有“枪声”
- 出货3000万颗、荣登纳斯达克!GaN赛道如何成就“隐形冠军”?
- 被写作耽误的“股神”?《隐秘的角落》原作者晒收益,收益率近80%
- 新东方或启动MCN项目,“大V老师”能赶上知识内容的风口吗?
- 黑龙江在线旅企恢复经营跨省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 深观:智能汽车投资市场“重软轻硬”?产业资本待破局
- 减肥食品里添加的违禁成分“西布曲明”是什么?健康减肥怎么减?
- 库克:对苹果自助维修项目“感觉良好”
- 千万中老年人在直播间围观“豪门恩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