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物联网
沃卓斯基兄弟在今年11月宣布将重新执导《黑客帝国4:矩阵重生》,刷起了一波科幻热度 。 在当年通货膨胀并不显著的经济形势下,黑客帝国三部曲拿下了全球总票房17亿美元的高光成绩,背后的商业价值可见一斑 。
而在电影之外,近期,令人浮想联翩并与之代入的概念,莫过于各大互联网大厂争相入局的“元宇宙”(Metaverse) 。
先是今年3月,国外元宇宙第一股Roblox在纽交所上市,紧随而来国内大厂也纷纷摩拳擦掌 。 字节跳动拟出资约15亿美金并购Pico VR(小鸟看看),有可能融入字节跳动相关的UGC业务;养猪大户网易的丁磊表示在相关技术和规则上都做好了准备应对元宇宙的到来;甚至于提出了不同概念“全真互联网”的腾讯,也不甘落后于人注册了“王者元宇宙”和“天美元宇宙”商标 。
元宇宙——到底是个啥?
元宇宙或从游戏行业突围元宇宙概念最早可追溯的源头,是由1992年科幻小说作家尼尔·斯蒂芬森在出版的第三部著作《雪崩》提出 。 书中构想了一个三维数字空间,在虚拟世界中(即元宇宙)可以用“化身”进行商贸、娱乐、社交等事项,没有地域、空间的限制,所产生的一切数据如交易数据被现实世界承认 。
结合今天热捧的元宇宙,我们可以用一个场景假设来理解它:你戴上类似于VR的终端设备进入到一个虚拟世界,沉浸在里面把身体放空,实现聊天、玩游戏、买卖等功能,更为高阶的是只需要将一切交给神经意识去处理,拥有触觉、嗅觉等体验 。
简单来说,假若元宇宙实现了就是黑客帝国另一个层面的重现 。 只不过,扮演“矩阵”角色的智能控制系统也许变成了一个个互联网大厂 。 届时,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或许早已大浪淘沙,一个又一个的新名词云里雾里把你绕了进去 。
据目前来看,尽管VR、AR、3D、区块链等技术日臻强大,最有可能实现元宇宙第一步的行业仍然是游戏行业 。
依照国内游戏厂家米哈游的口号设想,到2030年,“打造出全球十亿人愿意生活在其中的虚拟世界” 。 且不说技术和应用上能否实现,一旦应验,大致能够想象得到,未来将会有一大批10后、15后躺在家中啥事不干,光顾着去虚拟世界里拍拖、约架……然后被老妈子破口大骂拔掉电源 。
事实上,在竞争更激烈的游戏行业,其先进技术比很多行业要走得更快 。 某些游戏已经实现了将玩家的面部表情实时转移到数字角色当中(人脸识别),还能利用个人语音执行游戏命令达到控制虚拟物体的目的(语音识别),另外,诸如搏击、赛车等游戏项目,早已实现了手势控制,逐步抛弃了键盘和手柄时代 。
突围游戏行业后,发展元宇宙的可行性究竟有多大?
探究元宇宙技术和伦理的可行性比起信息的交互与开放问题,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技术特征已经证明了可行性 。 而元宇宙想要持续壮大,面临最大的技术难题极有可能依旧是人类的真实体验、诸如嗅觉、触觉、脑电波意识控制等 。
近日,突然冒出的美国大厂Meta(其实是Facebook改名)首次展示了秘密研发了七年的项目:“气动触觉手套” 。 参照Meta的说法,此手套可以通过气囊让人体验到抓取虚拟物体时的真实触感,配合其他可穿戴技术,有机会让你在VR和AR的世界中飘飘欲仙 。
早在9年前,谷歌就发布了一款名为Google Project Glass的一款增强现实型穿戴式智能眼镜 。 集智能手机、GPS、相机于一身,用户眨眨眼就能实现拍照上传、收发短信、查询天气路况等功能 。 还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 。
- 怎样为小狗选择“洗手间”
- 广州车展特别策划: 线下门店没有“枪声”
- 出货3000万颗、荣登纳斯达克!GaN赛道如何成就“隐形冠军”?
- 被写作耽误的“股神”?《隐秘的角落》原作者晒收益,收益率近80%
- 新东方或启动MCN项目,“大V老师”能赶上知识内容的风口吗?
- 黑龙江在线旅企恢复经营跨省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 深观:智能汽车投资市场“重软轻硬”?产业资本待破局
- 减肥食品里添加的违禁成分“西布曲明”是什么?健康减肥怎么减?
- 库克:对苹果自助维修项目“感觉良好”
- 千万中老年人在直播间围观“豪门恩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